第03版:三农视野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走好科技兴农路


——市农科院创新服务“三农”工作纪略

□王子良

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是农业研究机构和广大农业科研人员的伟大使命和庄严承诺。今年以来,市农科院科研人员聚焦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将地头田埂作课堂、把试验场地当战场,上联国内外农业先进科技,中担克难攻关农业科研项目,下接千家万户农业实际需求,成为保障本地粮食安全、发展农业生产、解决“三农”问题主力军,为推进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民科技生产水平提高和土地产出效能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良种繁育为要,扎实基础科研

今年以来,市农科院深入实施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种业创新攻关、种业基地提升、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市场净化行动,加快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持续与省农科院、各兄弟院所、市种子管理站、市农技中心等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引导技术集聚、构建优质品牌,打造小麦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为豫南乃至全国培育出更多适宜种植的优质种子。

2023年,市农科院10个自育新品种通过河南省审(鉴)定。良种繁育上的稳扎稳打,特别是4个茶树新品种顺利通过省级鉴定,开启了我省茶树育种新篇章。筛选适合本区域种植的绿色高产高效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品种7个,承担国家(或区域)品种试验22组,河南省品种试验19组,合计承担各级品种试验批次592个。

开展全市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完成了对项目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绿肥等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调查和收集,调查、采集和录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调查表》数据260份,提交实物260份,任务完成率为108%。

以科技创新为首,优化平台建设

近年来,市农科院把开展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科研能力提升作为重点工作,着力全市产业关键技术环节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新品种创制、新技术研发、新模式创新等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探索农业科技前沿,面向全省经济发展主战场,解决重大农业产业技术问题。市农科院围绕全省优质粮油与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农业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卡脖子”问题,形成一批突破性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成果,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今年以来,市农科院获省科技成果3项。2个自育新品种和1项自研的高效栽培技术入选河南省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14个品种和20项技术入选信阳市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主持制定发布省级地方标准4项、市级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1项,参加起草省级地方标准3项。主持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5项,参与获得PCT国际专利1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42篇。

以推广转化为线,提升服务质量

结合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根据我市的优质水稻、弱筋小麦、茶叶、食用菌、蔬菜、绿肥和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市农科院选派市级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2个,省、市特派员共35人,主动对接服务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多家,把科研与示范推广、服务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助力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在全省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绩效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获评信阳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单位,7人次获得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自育的4个水稻新品种、1个小麦新品种和1个油菜新品种生产经营权相继转让成功,实现转让金额180余万元,实现了让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下一步,我院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信阳实际,以科技助力稳住农业基本盘,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为底线,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根本,聚焦大宗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特色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乡村产业振兴等重点,全面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实现农业科技助力产业上的‘创新创效、提质升级’。”市农科院党委书记李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