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宣垣 张忠波
初冬时节,笔者走进光山县北向店乡李楼村,只见整治过的3100亩高标准农田,如画布般铺陈在豫南大地上,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正在抢收晚稻,绘就出一幅热火朝天的秋收冬种图。
“北向店乡5万多亩农田全部整治后,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吨粮田,吸引多家企业前来规模化种植优质稻米、‘双优’油菜,培育了33家种粮大户。”光山县北向店乡副乡长张振介绍道。
近年来,光山县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抢抓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机遇,创新构建“高标准农田+财政+金融+社会资本+产业发展”的投融建运新机制,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下乡”,累计投入8.86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50万亩,筑牢中原粮仓“耕”基。
在北向店乡李楼村示范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粮饲双优双高”基地,每亩生产3000多公斤优质牧草。水稻头茬青贮收割后喂养牛羊,可替代牧草或颗粒饲料喂养,牛羊产生的粪便回收处理后作有机肥料,既延伸了产业链条,又带动特色畜牧业发展,实现了农户每亩增收1500多元。
十里镇李堰湾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采取轮作套种模式,一季小麦,一季经济作物。小麦收割后再种植瓜果、蔬菜、中药材等,实现一季小麦、一季经济作物,不影响“非粮化、非农化”,发展了高效循环生态农业。
为农、惠农、利农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重要目标。春季以来,光山县实施土地平整、小田并大田,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户分散种植的耕地统一规划、平整,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高低不平、排水不畅、条块杂乱等问题。
土地耕种面积增加了,生产交通更加便利了,才能吸引更多外来企业和本土的企业到项目区承包土地。
在槐店乡万河村的村民大会上,该村党支部书记万德争一笔一笔地为乡亲们算起了经济账:“过去农田以水稻、油菜为主,水田基本上是一年一收,收入也不高。小田并大田之后,我们把地流转出来,由专业农业公司统一种植农作物,采用粮食和蔬菜、油料作物轮茬种植模式,可以一年收两到三季,我们保守估计每亩田地年产值2800多元,比以前至少高45%,而且,大家到农业公司务工,还可获得额外收入。”
当前,万河村小田并大田涉及的58户农户已全部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村民将土地流转给村劳务合作社后,村劳务合作社再统一流转给专业农业公司——天隆公司种植经营,之前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事,对专业农业公司来说“都不算事儿”。村劳务合作社与天隆公司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土地管理协议,帮助企业介绍务工人员赚取额外中介服务费,同时以每年每亩50元的价格收取管理费,“双费齐收”预计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万余元。
据统计,2019年以来,光山县50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土地流转租金亩均增加50元,共增加租金2500万元,让农民增收更有底气。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