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商城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乡村振兴路上新“薯”光


□洪晓燕 黄春艳 文/图

“大致估计,今年能收十多万斤。”11月2日,商城县余集镇迎水村红薯种植户田圣金介绍他今年的“甜蜜”收成。

田圣金是余集镇红薯种植大户。他不仅种红薯,还成立了信阳金恒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今年根据红薯产品加工用途分别种植了20亩水果红薯“西瓜红”和30亩产粉红薯“商薯”。

“每亩收成大概有5000斤,百斤红薯出18斤干粉面。”田圣金说,根据市场行情,每斤至少16元,仍然供不应求。

农产品收益好,得益于该镇勇于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村民增收方面的大胆探索。

余集镇土地资源丰富,土壤富含有机质和丰富的钙、磷、钾等有效成分,自然肥力高,质地疏松与红薯种植条件相契合,光照适宜红薯生长。

为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挑选优质红薯苗,助力发展农副产品等一系列问题,余集镇积极与广东省江门农本农业有限公司对接,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的普薯32号、商薯19号两个品种。通过一年试种,所选品种具有健壮纯净、成活率高、结薯早、耐储藏等特点,能够有效保障种植户经济收益,深受欢迎。

余集镇坚持以“主栽品种保优势,搭配品种满需求”为产业发展定位,在种植传统品种基础上引进新品种。同时积极探索“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新品种的引进,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群众也获得更多的收益。”余集镇红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岳海洋说,“不管是红薯苗的挑选,还是红薯地松土、起垄、覆膜,每一步村‘两委’都全过程参与,为的是做大做强红薯产业,实现产业增收,当好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下一步,余集镇将持续挖掘乡村特色优势,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对农村闲置资源、富余资产再盘活、再利用,结合自身优势,做大做强产业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稳步提升,让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