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近年来,预制菜抢占餐饮业发展新赛道,大有代替后厨减少厨师之势。抓住先机,预制菜企业、产业园各显神通,纷纷推出各自的品牌,导致预制菜标准各异、自圆其说,消费者心存疑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规矩就是标准,科学制定、行业通用、大众认可。 预制菜只有具备统一的产业链标准体系,方能行大道、健康发展。
有标准才能抢占市场。预制菜并非现在才有,像我市的焖罐肉、桶鲜鱼、腌腊肉、糍粑、绿豆丸子,等等,都属于预制菜,这些都是劳动人民在艰苦的岁月的发明创造,只为缓解不时之需。而在现代食品大安全观的背景下,依托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预制菜,没有标准是不可能走进市场,也不可能做大做强。
有标准才能放心消费。预制菜是工厂出来的产品,也可以认为是“大锅菜”。笔者在走访中发现,有些预制菜冷冻保存,有些预制菜常温保存,两者都可保存半年以上。这些不同的标准,困扰消费者的选择。只有科学实践、制定出食品安全标准,才能让消费者拥有更广泛的选择空间。
有标准产业才能健康发展。预制菜发展的初衷,不仅仅是方便快捷,适应“懒人经济”,而是促进农业产业的振兴和发展。有了标准,预制菜“蛋糕”才能做大做强,才能赋能种植、养殖产业升级,进而叫响绿色、生态食材品牌,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行稳致远。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