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涛 袁野
青山环野立,一水抱村流。伴着秋日艳阳,记者来到如今已远近闻名的传统村落——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走进村落,一幢幢明清古建筑风格的豫南古民居错落有致,旅游公路北侧为一带冲田,冲田北面为大山,历史文化建筑、红色遗址交相呼应,传承着乡村的历史文化脉络。
“何家冲村是何氏家族在元末明初时期为躲避战乱,由安徽庐江大规模迁徙至此地落户。何家冲村选址讲究天人合一、环境和谐的观念,外在表现为村民依山傍水而居。”据当地老人介绍,来到何家冲村,不得不进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看看。
何氏祠,明初建筑,占地400平方米,共16间屋,分一进屋、二进屋和东西厢房,为青砖布瓦房,风格庄严古朴。1996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纪念,徐向前、程子华、郭述申、刘震等为纪念碑亲笔题词。2004年,何氏祠改建为红二十五军纪念馆。馆按原军部设置,一进屋为警卫室,二进屋为参谋处,东西厢房改为政治部和会议室,各设分别存放有红二十五军将士使用过的枪支、办公用品和生活用品,展现了当年情景。
何家冲村,于2013年被列为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之一。大众印象当中,似乎每个村子都会有那样一棵树,见证着村子的历史变迁,何家冲也不例外。村子里有一棵30米高,拥有88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对于信阳来说,古银杏树不足为奇,然而在烽火硝烟的年代,因为一支英雄的部队,让这棵树灿灿生辉。
1934年11月16日晚,在树下这片红色热土上,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宣读了《长征出发宣言》,红二十五军由此开始长征。1996年,银杏树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树命名的“国宝”,如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银杏树,享誉“中原大地上的绿色纪念塔”。
红军出发前的那个夜晚,让后人永远铭记,褪去昔日军事重地的硝烟,巍峨蜿蜒的大别山传承着红色精神,辉映着未来。在距离银杏树不足20米的位置,坐落着一个“银杏大食堂”,“银杏树下集结 长征北上先锋”红色标牌醒目美观,走进大食堂,红色精神气息扑面而来。“是红二十五军的光辉历史给了我们灵感,随着来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银杏大食堂主理人孙彬远笑着告诉记者。
2004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100多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全国第21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1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0年被评为第二批全国旅游重点村……近年来,何家冲村进一步做大做强红色研学,打造文旅融合品牌,全面带动老区群众脱贫、稳定致富,走出了一条以红色资源引领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何家冲模式”。
截至目前,全村11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由3080元提高到18107元,增加了4.9倍,困难群众人均年收入由2103元提高到8796元,增加了3.2倍,378户群众全部找到了致富增收的手段,何家冲村已成为罗山县锻铸“红色引擎”高质量发展乡村经济的缩影和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村。
“为了更好地服务全国各地前来的游客,我们村集体出资建设了民宿,另外还依托长征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力争把我们村庄建设得更美丽。”市纪委监委驻何家冲村第一书记崔铖告诉记者。下一步,何家冲村将加大设施建设力度,延展何家冲村的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产品,让游客们更加喜欢何家冲,让周边百姓生活更美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