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旅时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走近田野听乡音


潢川县非遗“锣鼓十八番”与专家“面对面”

本报讯(王清风)10月27日,信阳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调研组赴潢川县,专题开展潢川民间音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锣鼓十八番”调研。调研组深入基层唠家常,走近群众听乡音,交流碰出思想的火花,表演彰显艺术的魅力。

调研期间,调研组、文艺工作者以及传承人围绕“锣鼓十八番”的艺术特色、传承情况、开发前景进行深入交流。两支“锣鼓十八番”队伍还轮番进行了表演。潢川“锣鼓十八番”表现力丰富,节奏变化大,旋律时而轻盈跳跃,时而强劲有力,时而万马奔腾,展现出“锣鼓十八番”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信阳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于立刚说:“作为长期工作在高校的音乐教育者,我们希望接触到更多像‘锣鼓十八番’这样优秀的地方音乐,通过田野调查、长期跟踪、多维研究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信阳传统音乐的研究,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切切实实让音乐服务于社会,服务好人民。”

据史志记载,早在清康熙年间,潢川县就有不少专业锣鼓班子从事“锣鼓十八番”演奏活动。潢川民间“锣鼓十八番”主要用于民间盛大节日集会、宗教活动,但用于最多的场所还数婚嫁喜事的暖房、迎亲。“暖房”时多演奏表示喜庆的曲牌,如“双幺二三”“龙灯会”“狮子嗑牙”等;而迎亲时,到女方家门前必奏“双喜地”,表示双喜临门,接着用“八哥洗澡”催促新娘快梳妆、快上轿;在迎亲回来的路上则用“牛糙痒”“反中糙痒”来表示新人的惬意心情。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