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信阳市委统战部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市委“1335”工作布局,多措并举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全市统一战线坚定不移跟党走,积极投身主题教育,全市统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相关会议精神,谈体会、悟思想、聚力量,汇聚成“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的生动局面。从今天起,信阳日报开设“‘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主题教育统战系统干部谈”栏目,刊登全市统战系统干部学习心得感悟,推动形成“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良好氛围,谱写信阳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绚丽新篇章。
□方忠贵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发生的深刻“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文化生命体,释放了强大的精神能量。在这一新的文化生命体中,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水乳交融的,我们既可以从中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也可以从中体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念嫁接,而是深层次的文化再造,二者结合的“化学反应”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生内在的、深层次的、有机结合的过程。这一深刻的“化学反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能,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吸收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特别是“两个结合”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三个方面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
一是在坚持实事求是中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对科学性和真理性的追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文化生命特征,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格物致知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契合性。“实事求是”一词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中的“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根据实证求索真理。中国人民是在寻求民族复兴道路过程中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的”,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课题。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事求是、格物致知的思想,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中科学回答实践和时代提出的重大命题,不断摸索和总结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显著特征,这丰富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文化生命。
二是以坚持人民至上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生命特征的又一重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有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特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党在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不断充实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文化生命。
三是以守正创新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明成果,在很长历史时期内作为繁荣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创新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精神品格,这也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正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故鼎新的文化品格,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文化生命,让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旺盛生机活力。
统战干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会“第二个结合”化学反应的反应元素、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化“五个认同”,高质量做好大团结大联合工作。
(作者系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