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八小时之外”应该如何深耕


□李浩

近日,有“科幻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雨果奖揭晓,中国作家海漄凭借《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成为第三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作家。

相较于海漄写作领域所获得的傲人成就,他的跨界身份更令人津津乐道:他的本职工作为金融从业者,写作只是出于兴趣。海漄在其自述中表示,其工作较为繁忙,只能利用夜晚和零碎休息时间写作。在“八小时之外”,他让自己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让“心之所向”变成“行之所往”。

一个人成就怎样,有时候也看他怎样利用“八小时之外”的闲暇时间。放眼望去,近年来走红的“被邀请开写作课”的宿管阿姨、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夺冠的外卖小哥、为游客贯口讲解古建筑的颐和园“扫地僧”……这些鲜活的事例无不表明:“八小时之外”的持续深耕,也能获得一番成就。

当然,与此相对应的,也有“八小时外”的歪风邪气。剖析一些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不难发现,他们往往不是在工作时间出问题,而是在“八小时外”犯错误。有的“生活圈”奢靡,出入高档场所,乱吃乱喝、乱收乱拿;有的“社交圈”功利,搞“小圈子”,拉帮结派、四处钻营,“八小时外”的“私人领域”,已然成了他们走向贪污腐化的温床。

探讨当下“八小时之外”我们应该如何深耕,海漄获“雨果奖”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坚持以有益的兴趣爱好为动力,用热爱建一座精神的隐蔽所,不断完善自己、积蓄能量,向着头顶的灿烂星空踏歌而行,就能在恬淡闲适中提升人生境界,一路向上生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