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闻要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多打造“不一样的”乡村研学游


□帅淑瑜

近来,乡村研学游的热度持续攀升。开展乡村研学活动本意是让学生依托乡村资源进行体验式、研究性学习,体验课堂之外“不一样的东西”,然而笔者发现,部分乡村研学游的组织方人才储备不足,老师对乡村文化缺乏了解,尤其是涉及历史文化类的研学基地,缺少熟悉相关领域的人才,导致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从而影响研学效果。此外,有的乡村研学基地对研学资源挖掘不够,缺少地区文化特色,出现同质化现象。

从问题着手,进一步补齐短板、提升研学效果,是乡村研学产业健康发展的方向。

为此,组织方需要重视人才招引与培养工作,可以培育本土农创客、新乡贤等,让他们成为讲解员,也可以加强对乡村研学专业人才的招引。对研学导师、讲解员等人员开展培训并指导规范讲解服务,可设立研学导师人才库,扶持和培育一批懂知识、懂教育的优质复合型人才。同时通过定期考核,督促从业人员提升服务专业性和规范性。

如何将“不一样的东西”不断呈现在学生面前,真正做到研有所思、学有所获?要针对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深化课程框架、课程内容等,推出更加丰富多元的特色研学游产品。村干部、乡村运营师、回乡创业者要充分挖掘本地农业生产、乡村生态环境、动植物、民俗文化等资源,探索农文旅研学融合发展。基层党组织可结合本地的红色文化,推出红色课堂、展馆参观等研学项目,打造乡村研学新亮点。例如,针对乡村红色遗址,可以深入挖掘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等,推出红色乡村研学游精品线路和精品项目,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区,开设“党员讲传承故事”等特色党课,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