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商城:“归雁”还巢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洪兰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春暖雁归来”。近年来,商城县做足聚“才”文章,大力回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着力打造“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归雁经济”,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力。

10月18日,秋高气爽,山林披上五彩“秋装”。“爸爸,走快点儿,那边的猕猴桃好大呀,有好多小朋友都在摘。”在位于城郊的紫云山种植养殖家庭农场,5岁的文文催促着身边的家长。

“我们种的有红心、黄心、绿心、软枣4个品种,共有5个采摘园。自猕猴桃成熟上市以来,已采摘了1万余斤。一批批携亲带友的游客络绎不绝,十分热闹。这不,就剩最后一个园子了。”农场负责人陶云武介绍。

沿着猕猴桃园驱车向前,在一宽阔水域处,几个红顶木屋惹人注目。“这是我们正在建造的水上民宿群,有星空三角屋和太空舱两种类型。”陶云武边走边说,“为了保护水源,每个民宿附近都预埋了化粪池和污水管网,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两不误。”

陶云武是土生土长的赤城街道紫云山社区人,早年在深圳电子行业打拼多年,积攒了一身本领。看到家乡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发展乡村生态游的广阔前景,2017年,他积极响应政府招商引资号召,返乡创业,启动紫云山林场乡村旅游项目,下决心把家乡的千亩荒山荒地变成“金山银山”。

几年来,他先后投资1200余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路网,目前,已修建林区道路约15公里,打通了林区与外界的交通;整治荒山荒地,打造200亩环湖樱花岛;修筑灌溉养殖池塘3口,投放鱼苗30000尾;种植樱花、油茶、猕猴桃、石榴、红豆杉等观赏采摘果木1000余亩;新建庭院式民宿2处……一个集旅游观光、精品种植采摘、精品民宿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后花园”呼之欲出,并成功带动100余人实现劳务增收。

“我们将利用8年至10年的时间,力争将紫云山林场乡村旅游打造成商城县乡村旅游新标杆。”陶云武信心满满。

无独有偶。在双椿铺镇顾畈村,严长华、严长彬等四兄妹于2014年返乡创业打造的豫严黄金茶种植基地,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成为商城县唯一、河南省连片种植规模最大的黄金茶种植基地。如今,该基地年产春季干茶4吨,产值近800万元。黄金茶成为顾畈村乃至周边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常年有40余名社员在茶园务工,其中,春茶采摘时每天季节性用工有700余人,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年增收6000元至9000元。

陶云武、严家四兄妹等只是商城县群雁归巢的生动缩影。2022年以来,为吸引更多能人投身家乡建设,商城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返乡就业、创业信息平台,精准对接商城籍在外工作人员,并做好人员信息登记、上报,为有意愿的返乡人员提供专业政策咨询及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贷款奖补等服务。

据悉,今年,该县已为61名返乡创业人员发放开业补贴30.5万元;为92家小微企业发放92笔创业担保贷款,共计3860万元;共举办67场就业专场招聘会,其中,线上47场、线下20场,参与企业1906家,提供就业岗位8782个,网上收到求职简历3568份,达成就业意向2140人。

“截至目前,今年全县有8300余人返乡就业创业,带动就业16540人。下一步,我们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体系,确保返乡人员在家舒心创业,回得来更要留得住,真正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商城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