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秋 风 辞


赵主明

我学弹的第二首古琴曲是《秋风辞》。

“辞”,类似于曲牌。古琴曲中,有“辞”“操”“畅”“引”等名称,一般没有严格的规定和固定的含义,往往是曲目题名或演奏家标示乐曲演奏方式的术语。这些术语通常与乐曲的内容、情感和演奏技巧有关,但并不一定都对应确切的含义。

例如,“辞”在某些琴曲中可能指的是一种具有叙事性质的琴曲,类似于辞章或故事,如《胡笳十八拍》《高山流水》等;而在另一些琴曲中,“辞”可能指的是一种轻快、流畅的琴曲风格,如《梅花三弄》等。

《秋风辞》的“辞”,指的是一种琴曲的旋律或者节奏,用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境。在这首琴曲中,“辞”与“秋风”相应,通过轻拂琴弦、弹拨指法等技巧,以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出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的意境和情感。同时,“辞”在琴曲中也常常用来表达一种飘逸、淡雅、悠远的情调和境界,与琴曲中的旋律、节奏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此曲出自民国初年的《梅庵琴谱》,由山东诸城派王宾鲁传谱。歌词是:“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歌词并非曲作者所作,据说源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也有人说不是。还有人说借用了李白的诗,但根据曲律的需要,作了些许改动。我无心去考证真伪,只在乎琴曲表现的格调。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凋零的季节。秋收结束,便生枯萎凄凉的景象。若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志,难免不引发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感慨。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通过描述秋天自然景观,如草枯花萎,黄叶缤纷,秋风过林,大雁南飞,乌鸦鸣叫等,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联想到事业的曲折、生命的衰老和终结。

就连汉武帝刘彻,也没能跳出这个情感栅栏。公元前113年,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阴县祭祀后土,时值秋风萧瑟,鸿雁南归,他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杜甫《登高》写的也是秋风中的感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咏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当然,也有例外。汉高祖刘邦在《大风歌》中,表现的情感就截然不同。刘邦即位后第十一年,淮南王英布发动叛乱,他率兵讨伐。叛乱平定后,返回长安。途经家乡沛县,召集故人一起饮酒庆祝,击筑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抒发的是豪情壮志,表达了对于国家的期望和愿景,以及对于英雄和守护国家的精神的赞扬。

秋风也称西风、金风。在五行中,西方属金,与秋季相应,所以称为“西风”。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春天季风从东面或东南面来,秋天季风从西面或西南面来,因此把春风叫东风,把西风又叫秋风。

秋风起,草木黄落,意味着万物凋零,同时秋季也是谷物成熟、田野金黄的季节,因此“金风”和“金秋”中的“金”均来源于此。

一季秋风,冷热不同。初秋的风通常比较轻柔,带来清新的感觉。白天仍然很热,到了晚上,气温开始下降,风也变得比较凉爽,是清新宜人的感觉。

中秋的气温已经比较凉爽,风力较强,带来一种凄凉的感觉。此时,天空通常比较晴朗,阳光比较充足,风也比较多变,有时候会突然变得非常冷,让人感到不适。

晚秋时期,气温降幅较大,如遇绵绵阴雨,风就更冷了。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当人们面对这种天气,容易产生一种无助和孤独的感觉,引发悲伤和忧虑的情绪。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来年的希望,会在此时进行播种,例如小麦、大麦、油菜等,“秋分早,霜降迟,寒露中买正当时。”有道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民起早贪黑,忙着抢收抢种,可没那些多愁善感。

秋天虽然有着凋零和枯萎的景象,但这也是生命的一部分。落叶归根,也是生命的循环。在面对这样的景象时,可以积极思考生命的奥妙和意义,以一种更积极的心态去看待生命。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不被困难和挫折所打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