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建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民族”家庭更幸福


——浉河区五里墩街道民族社区“五星”党支部创建工作纪略

□本报记者 王凌云

“今年中秋,社区邀请我们吃团圆饭,和一帮久未谋面的老姐妹一起欢度佳节,真的特别开心!”昨日,回想起十几天前参加社区“中秋暖情佳节”团圆宴的情景,74岁的浉河区五里墩街道民族社区独居老人马建华仍然倍感温暖。

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多年来,民族社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在多元服务上下功夫。尤其是“五星”党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对标城市社区的“五颗星”——共建共享星、平安法治星、幸福和谐星、宜业兴业星、支部过硬星,民族社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凝聚多方力量,激发多元共治,构筑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使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大大提升。2021年获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2年获省级“充分就业社区”称号,并成功创建河南省“五星党支部”。

发挥“联”的优势,基层治理更有力度

“我们联合社区开展了‘平价果蔬进小区’活动,不仅在疫情期间缓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而且为困难群众节省了生活开支,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市供销社机关党支部书记薛琦介绍。

近年来,民族社区党支部联系辖区商户和单位,成立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签订共建协议10份,确定年度共建事项,常态化坚持每季度召开党建联席会,共商服务实事、共解民生难题。

老旧小区曾是辖区治理的难点。民族社区以党建引领,建立共驻共建机制,积极破解物业难题,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指导所有小区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和自管会,优选“红色管家”,先后推行了金桂园、颐和花园等小区的“红色物业”双向导入、交叉任职。

社区是个“大家庭”,人人都是参与者。民族社区以积分、创星为载体,引导楼栋开展停车管理、爱绿护绿、文明饲养宠物等活动,干群同心,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民之所望,服务所向。民族社区还建立双向需求清单,针对群众需求,运用“五方议事”工作法,协调共建单位市供销社建立小区临时停车场,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协调共建单位中行信阳分行免费安装健身器材,方便居民健身。

强化共建共享,民生服务更有温度

“去年以来,社区建设了‘红色家园综合体’,打造‘两站两室’,推行‘一站式’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提起社区“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民族社区党支部书记乐娟介绍。

党建引领有力度,服务民生有温度。民族社区积极开展红色代办服务,一年多来,帮助居民办理服务事项200余件;组建党建联盟,将群众需求和联盟成员单位资源双向对接,推进“党建+养老”“你好,小街”等党建服务项目,针对性地解决辖区群众和商户的多元需求。

“志愿红”点亮“夕阳红”。民族社区对党员实行认岗领责、积分管理制度,建立双报到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微信群,引导其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党建+养老”项目,以社区高龄、失能、独居等居家老人为重点,建立“三联四帮”机制,通过电话访、上门访等方式,掌握老人日常情况和服务需求,并依托日间照料中心送知识、送健康、送文娱、送温暖,做老人的“知心人”。

“平价果蔬进小区”,累计让利群众8000余元;四暖(暖情佳节、暖情生日、暖情早餐、暖情爱心)项目,满足群众需求;联合交通医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义诊”活动,受益2000余人次。

深化平安法治,幸福和谐更有精度

顾云是民族社区的三星文明户。多年来,她一边抚育两个孩子,一边代替智障小叔子照顾两位80岁高龄公婆。疫情期间,顾云挺身而上,自愿做辖区流动样本的采集者,为群众做好事,被推选为社区网格员。

“坚持了很多年,终于有人看到了我的难处。”面对记者,顾云眼含泪花。多年来,一心为家付出的她,一直没有外出工作,家里生活拮据。当了社区网格员,她不仅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且能名正言顺地为邻里服务了。

按照“便民为民”的原则,民族社区被划分为4个网格,配齐“一长三员”13名,落实“日巡查、周通报、月评比、季观摩、年表彰”机制,引导他们发挥作用,确保“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今年以来,民族社区举办16次安全教育讲座,开展11次应急演练。同时,认真落实“三项机制”,选优配强党员志愿者,实现了联户全覆盖、微信群全覆盖,有效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创新信访机制,未发生信访问题。开展的各类技能培训受益群众达80人,就业困难人员、失业再就业近50人。

加强支部建设,战斗堡垒更有韧度

“养老、社保,有什么不懂的来社区一问就能清楚。”在民族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群众李女士满意地说。

党员作用充分发挥是支部战斗力的鲜明标志。多年来,民族社区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切实提高党员素质和支部组织力。对68名自管党员,实行“定岗管理”,推行积分管理和“一编三定”,累计开展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百余次;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引导其亮身份、做贡献;引导3家党员示范店带头诚信经营。

同时,高标准建设了社区便民服务站,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按照“4+N”模式,设置服务窗口,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建强了党建阵地。同时,积极开展星级楼组创建、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开放活动室,免费为居民提供舞蹈室、图书室等场地,满足居民精神需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民主管理聚民意。民族社区不断建立健全居民自治、居民协商机制,运用“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群众“身边事”。在每个小区建立微信群,每个楼栋口设立意见箱,及时掌握问题,共同讨论解决办法。

促进宜业宜兴,服务发展更有维度

“社区对我们关照很多。疫情防控期间,协调帮我的店铺减免了1万元房租,为我们摆脱了困境,我很感动……”八一路艺耳阁的经营者杨女士回忆道。

为助力街区经济复苏,民族社区推出了“你好,小店”党建兴业项目,统筹资源,建立了沟通联系机制,穿针引线,链接社会资源,助力共建宜业兴业街区。

民族社区“两委”成员包联商户、企业,常态化走访,了解经营状况,上门送政策,牵头解决多起新店注册、房租减免、装修申报等问题;设立商户“红黑榜”,通过微信群组通报、文明商户评选等方式,引导规范经营;加强经营环境治理,整治出店经营、乱停乱放等行为;搭建“爱的桥梁”,通过社区抖音平台等,对辖区优质商户“站台”。

党建引领聚合力,基层治理增活力。民族社区党支部还将爱心企业纳进“浉河红色服务联盟”,引导参与社区困难帮扶、义诊、义剪等各类便民服务……

当文明新风、吹开了幸福之花,党建合力、汇集了涓涓细流,“民族”大家庭,将越来越幸福!

(本文图片由民族社区提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