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育风采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信阳民俗文化变迁分析


□朱华梅

信阳民俗文化保护与研究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付出,从20世纪80年代起,专家学者与民间老艺人就开始研究保护,直到21世纪初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信阳民俗文化开始被外界认识和了解,并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通过对信阳民俗文化变迁(纵向的运行)这一现象分析,探析信阳民俗文化变迁,并解释这种文化变迁的原因和意义,阐明信阳民俗文化良性运行条件和机制,变迁动因和规律。

一、信阳民俗文化现状

信阳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被誉为河南的“鱼米之乡”“歌舞之乡”。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中原文化在这里汇聚并融合成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有耳熟能详的皮影戏、光州大鼓、花鼓戏、地灯戏、信阳剪纸等。这些民俗文化的形成以及其表现形式,灵感来源于信阳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河南罗山皮影戏系由古代中原影戏逐渐演变形成,其唱腔音乐蕴涵有江淮地区民间音乐的元素,演唱时真假声转换自如,呈现出高亢明亮、委婉动听的艺术风格。其唱词诙谐幽默,体现出江淮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罗山皮影戏历代相传的剧目有416个,其中经常演出的有231个,多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罗山皮影戏的活动范围较为广阔,常在湖北、安徽、河南等地演出;信阳剪纸历史悠久,风格鲜明,题材广泛,影响深远。它既有北方剪纸之粗犷,又有南方剪纸之细腻。在民间剪纸中,主要以红色剪纸为主,还根据需要创作出黑色剪纸、白色剪纸、染色剪纸、套色剪纸等。同时,有寓意象征性的作品比比皆是,形成“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文化特征。

近年来,信阳建设特色文化大市,实施文化带动战略,以民俗文化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民俗文化产业。通过政府重视支持,新闻媒体的宣传推介和舆论引导,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倡议,推动了生产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各县成功举办的各类根亲文化节,以刺绣、民间剪纸、饮食为品牌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品的知名度得到提高,市场前景看好。

二、信阳民俗文化百年运行变迁的特征

作为文化运行的一个因子,娱乐生活方式和内容的变迁与文化运行状况紧密联系并且反映了文化运行状况和文化变迁。从《诗经》,乐府诗到隋唐诗以及元曲都反映了文化运行和文化的变迁,从题材和方式的表现也体现了社会运行状况。

从剪纸的内涵寓意变化来讲,从寓意养育,情爱,祈福以及祝寿延年,例如:祈求多子,像“麒麟驮儿童”“金瓜”“石榴”“青蛙”。期盼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像“龙凤呈祥”“老鼠嫁女”“连年有余”等;写照农耕文明和淳朴民风,更是作为一种文化寓意着开放交流、和平爱国。

如今,信阳民俗文化活动更是通过节会去表现,并逐渐表现出民俗与时尚结合的特征。可见民俗文化变迁也是不断发展和创新,并融入了新的元素。信阳民俗文化和其他民俗文化一样都是不断传承和发展,民俗是层积的,在吐故纳新中传承,并非陈陈相因,“对民众来说,记忆所保持的与它所遗忘的一样多。”民俗活动本身具有调适新旧俗平衡的功能。

信阳民俗文化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变化最明显的要数婚丧嫁娶活动和人们的日常活动内容,信阳婚俗,庄重简朴,喜庆祥和,颇讲礼仪。如今信阳婚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都热心于照婚纱照,结婚接新娘也讲多少轿车。已经告别了骑毛驴的时代。年轻人都自由恋爱,穿婚纱、录结婚像、热心旅游结婚等。信阳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改变,南北融合。娱乐由单一看大戏到现在去KTV,由田间地头的随意一唱到现在的家庭影院,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信阳民俗文化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得到发展

虽然民俗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大多数普通民众对传承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并不了解,缺乏了解的途径,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拉近了人们空间与时间的距离,借助于移动数字技术,依据不同文化分类与地域分布,使信阳民俗文化在民众中的宣传推广变得直接有效了。

民俗艺术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信阳具有丰富的民俗艺术资源。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可以通过创新设计手段进行文创产品开发,使其满足当代的审美需求,从而起到自觉推广的作用,结合当代人审美,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发出具有创意的文创产品,并通过电商平台进行推广与销售,转化为“物联网”的销售模式实现经济价值。互联网的强大优势可以打造出多种多样的媒体传播渠道,使民俗文化用电影、电视、动漫、出版、游戏、卡通形象等当代艺术形式,来作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手段,将文化创意产品高附加值的特点释放出来。借助这个载体,主动地将民俗文化的信息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引起民众的关注。

笔者通过分析信阳民俗文化,抓住变迁这一主题,就是为了让信阳民俗文化研究能从静态的只停留在对事物一个层面一个侧面的研究得以改变。信阳民俗文化不断处于变迁的过程中,如何保留、吸、异化,要从动态的角度全面考察信阳民俗文化,研究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及机制,挖掘优秀的,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产品,以期达到既能保护信阳民俗文化又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目的。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高级民间艺术师、信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市拔尖人才、信阳剪纸·叶雕传承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