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平桥区:厚植人才沃土 汇聚发展动能


□本报记者 张勇

“学有所成、回报家乡,一直是我的心愿。通过招才引智,我选择回乡就业,誓为家乡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前不久,平桥区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毕业于北京某高校的平桥区籍大学生熊应选择了平桥区一家单位。

“人才是发展的动因,才智是高质量发展不竭的源泉。只有留住人才,才能抢占发展的高地。”平桥区招才引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平桥区坚持从“组织分工、信息征集、政策优惠”三个方面同向发力,扎实做好招才引智工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推动各部门通力合作、拧成一股绳,先后3次召开部署会、推进会,梳理出涉及“两个积极性”调动不够、招才引智办法不多等方面问题22条,并建立整改台账,每周公布进展情况,以问题整改倒逼工作落实。积极开展企业走访活动,从责任单位抽调10名工作人员,组成3个信息征集小组,由分管领导带队,深入企业一线,详细了解发展难题和人才需求,积极推介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官网注册信息,并发放拟对接项目和人才需求摸底统计表,尽快为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取得“第一手资料”。截至目前,已走访灵石科技、舜宇光学等60余家企业,发放调查摸底表480余份,完成信息征集(上传成功)企业63家,发布各类专业人才招聘信息1376条。

同时,该区制定出台《平桥区支持服务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办法》《平桥区科技创新基金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对引进人才的方法、程序、管理、待遇等各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并建立专家邀约情况周报告制度,通过联络员每周拜访对接高端人才、走出去推介引进项目的形式,营造重才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开通招才引智“绿色通道”,搭建智力回归平台,吸引大批优秀人才来平桥投资创业。目前,已邀约高层次人才3人,落地项目2个,招聘各行业优秀人才128人。

“打造人才高地,需内外兼修。近年来,平桥区高度重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依托平桥实训基地,狠抓技能人才培训,已累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3.8万人次,现有技能人才7.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2万人,并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技能强区的态势正在形成。”昨日,平桥区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为高质量推进“技能强区”工程,该区聚焦重点环节,精准施策发力,着力打造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严把培训“基础关”。摸清全区劳动力底数,建立适龄劳动人口动态管理台账,做到“一户一册、一人一档”。聚焦产业转型需求,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大力引导和鼓励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培训主体参与,精准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努力实现训用一致、供需匹配。同时,以职教新城建设为主抓手,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切实发挥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及新布局学院的阵地优势,把职教新城打造成为集教育、科研、服务、生产、居住、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新高地。牵住持证“牛鼻子”。严格按照扩面、调结构、提档次要求,健全技能评价体系,依托舜宇光学、鼎润科技等骨干企业,着力培育5至8家企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依托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着力打造3至5家面向社会的技能等级评价中心,实现技能类职业工种等级评价认定全覆盖。及时组织职业技能认定、发证,建立持证人才数据库,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落实各项培训补贴政策,确保培训一批、认定一批、持证一批。

发挥优势,擦亮品牌。该区通过技能培训,加速推进“一区一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平桥空乘服务”省级人力资源品牌和“平桥月嫂”“平桥名厨”市级人力资源品牌。紧盯增收“落脚点”,指导企业“以岗定薪、按技取酬”,对吸纳技能人才、持证人才较多的企业,在金融信贷、税费减免等政策上给予支持,不断提升技能证书的含金量。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平桥区力争新增持证人才6.8万人,持证人才总量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60%以上。同时,抓牢就业“关键环”,依托区招商服务中心,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动态管理持证人才基本信息和企业用工需求,实现企业与人才双向联动、信息共享、精准对接。定期组织开展“春风行动”、人才招聘等专场活动,对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实施就业补贴和社保补贴,对有创业意愿并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给予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多途径、多举措推介、吸纳一批技能人才就地就业或外出就业,让技能培训发挥最大成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