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视野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优势再造兴产业 特色引领促振兴


□闻本军

多年来,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潢川县,培育发展了“鳖鸭猪虾、花粉面茶”八大农业产业。因这些传统的种植、养殖产业结构单一,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有规模但经营水平低等问题,很难适应和满足当前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为此,我们聚焦优势产业,不再多头发展、全面发力,坚持以“链式思维”抓全产业链建设,形成了以优质稻米为主导,水产、花木、鸭等为特色的“1+3+N”农业产业化体系,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

做优“一粒米”

潢川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1977年在张集乡霸王台出土石磨盘中的稻谷,印证了潢川八千年的水稻种植史;乾隆年间安徽大旱,御批“知道了光州买米”,也证实了“好米出光州”。

目前,潢川县有水稻种植93万亩,其中糯稻50万亩。围绕优势再造,我们按照“六化”思维,构建优质稻米产业生态,完善产学研、农工贸的产业体系。

选优“一粒种”。与正大集团合作,成立种子研究院,配套建设占地280亩、辐射周边20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投融建运管”一体化、“耕种管收储”全覆盖。园区内育秧工厂单体可覆盖农田3万亩,是豫南地区最大的育秧工厂。今年又谋划布局了6个育秧工厂,通过优选“一粒种”,经过工厂化的育苗推广,实现品种优质化。

种好“一块田”。把高标准农田与稻米产业标准化种植结合,调整优化高标准农田运作模式,按照规模适度流转、集中连片、亩均4000元的标准,新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8万亩。由正大集团实施,打造示范农场、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全域农业提质增效,推动优质稻米产业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

补齐“一条链”。“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我们以黄国、裕丰粮业等企业为龙头,拓展加工链,专注创新链,实现年加工稻米粉58万吨,其中糯米粉产量占全国总产能的40%。链主企业黄国粮业是全国糯米粉标准的制定者,也是单品第一、行业老大。在做大米面油等初级产品加工的同时,研发稻米粉添加剂、糯米蛋白等具有科技含量的衍生产品,开发米糕、茶香曲奇等市场潮流休闲食品,形成全产业链开发的格局。筑牢品牌链,巩固“中国汤圆潢川粉”行业品牌,创建“潢川优质稻米”区域品牌,正申报“优质稻米”和“优质稻米粉”两个公用品牌。今年4月,首届中国(潢川)稻米粉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在信阳举办,权威发布了“潢川·中国稻米粉食品产业指数”,实现了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

做红“一尾虾”

在做优“一粒米”主导产业的同时,我们的水产业小龙虾也异军突起,从零散到规模。脱贫攻坚期,我们从野生小龙虾收购贩运中发现商机,从最初的不足2万亩,迅速发展到38.2万亩,年产值41亿元,小龙虾产业实现“无中生有”,培育出国家级龙头、“链主”企业农都农业形成北有潢川、东有盱眙、南有潜江的“三足鼎立”之势。

为改变传统小龙虾“养殖—加工—销售”初级模式,我们取长补短,挖掘创新价值,全链条培育,推动“有中做优”。政策上引导,出台了支持“稻虾共作”与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鼓励农户养殖,兑现奖补承诺,实现每亩净收益增加2000元至2500元,还获得了绿色稻米的额外收入。 财政上扶持,采取“1+2”保险模式,对综合种养的企业、合作社、加工厂、交易市场提供贷款担保,对从事养殖的企业、农户提供“养殖险、运输险”双保险。同时,用债券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2.85亿元,建成全省最大的生态水产品预制菜加工中心,年加工小龙虾3万吨、甲鱼1万吨、淡水鱼2万吨。我们的美食小龙虾、卤甲鱼已做成休闲食品,实现开袋即食。科技上赋能,组建全国唯一的国家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稻渔综合种养分中心,落地了一批研发基地、工作站,编制一方标准。与中科院水生所、河南农科院等进行战略合作,培养和引进小龙虾产业的科研人才、骨干技术。招引回乡的浙江大学研究生王新义,在5月23日省委书记楼阳生调研农都小龙虾产业园时称赞为:引进一个人才,发展一个产业。与江苏疯狂小狗宠物用品公司合作,开发虾饲料,研发虾壳素,实现对虾的“吃干榨净”。

坚持全产业链发展,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合作社”拉动产业链,以“生态小龙虾+绿色虾稻”特色产品提升价值链,以“线上电商+线下物流”串起供应链。在规划建设的豫东南生态水产品产业园中,涵盖小龙虾从种苗到标准化养殖基地、到营销的全产业链各个系统,实现4至12个小时虾产品可通达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在牢牢掌控鲜活小龙虾产地定价权的同时,参与组建了小龙虾的产业联盟。

做美“一枝花”

花木是潢川的传统和支柱产业,卜塔集镇有嫦娥亲手植桂花的美好传说。全县现有花木种植面积28.5万亩,年产值35亿元,占一产产值的25%,是“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中国花木之乡”。

开创新局面。去年以来,我们借助豫东南高新区建设机遇,在潢川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规划打造了花木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苗木到花木、花木到花卉、栽植到市政的转型升级。通过建集群,强链条,创品牌,规划打造了以付店镇晏庄村为代表的集“产、学、研、游、购、娱”六位一体的花木产业综合体。

丰富新内涵。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推广应用新方法、新技术100余项。与科研院校联建科研基地,培育花卉属类200余个、品种2400余个。潢川金桂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红叶石楠扦插技术上升为省级地方标准。特别是去年从贵州引进的中旭市政草花种植基地项目,从首次洽谈到建成37座高标准大棚,历时不到40天,目前已成为全市市政用花主要供应地。

引领新业态。我们在线下建成豫南花卉交易市场,线上开通河南花木信息网,建立花木交易品种数据库,实现苗木网上交易、信息网上发布、劳务网上输出。同时挖掘花木、水系和区位资源,打造了以仁和为中心的樱花小镇、以卜塔集为中心的盆景小镇、以白店为中心的森林公园,将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

做强“一只鸭”

华英鸭是我省的一张响亮名片。从1991年成立,经过30多年发展,华英农业从一家普通的农业企业成长为上市业、“世界鸭王”。

2018年,华英农业遇到了经营性困难。借助“万人助万企”,省、市、县三级全力以赴为企业纾困解难,使其重组成功。今年6月7日又成功实现“ST”摘帽,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是今年全国第一批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健全产业体系,重整后的华英,管理更加规范、经营更加完善,坚持以生产模式革新引领产业健康发展,实现由传统养殖向生态集约养殖的转变,围绕对鸭的“吃干用尽”,构建了从种禽到羽绒的全产业体系,成功创建国家级品牌“潢川县出口鸭肉质量安全示范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无疫小区”。

优化产业布局,在生产端,谋划建设标准化养殖场,扩大养殖量;在产品端,聚焦鸭加工、特色鸭、预制菜三大板块,谋划建设了预制菜产业园、羽绒产业园,推进食品和羽绒两大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已开发4款预制菜。在市场端,把传统与电商销售结合,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国内市场,力争到2025年实现收入过百亿元,在保持“世界鸭王”地位的同时,努力成为“世界羽王”。

此外,我们还把高效农业、未来农业作为突破口,深化与正大、清华水木九天等现代农业代表的战略合作,探索“农业+低碳、农业+科技、农业+数字、农业+制造”等融合发展的新型现代农业之路,正在建设的农业科创中心,亩产蔬菜相当于农户50亩的产量。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生猪、贡面、茶叶、甲鱼等特色产业发展上下大力气,加速在农村旅游、电商、美食、土特产等方面破题出圈,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努力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五彩潢川秀中原!

(作者系潢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