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新县:红旗漫卷风正劲


(上接第一版)今年6月26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旧址群被命名为第七批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承载着大别山精神的红色根脉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如今,行走在新县,仿佛走进一本红色历史教科书,一处处承载着红色记忆的“文化符号”,在守护中焕发出时代光芒。

赓续红色基因——在传承中践行初心

“这是我的外祖母晏春山,牺牲时年仅40岁,被后人誉为‘大别山江姐’。黄麻起义时,外祖母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了白沙关暴动……”大别山干部学院第二报告厅里,一场特殊的党课正在如期进行,头发花白的黄德耀老人半侧着身子,为学员们讲述着自己一家三代的红色故事。

岁月无言,历史有声。2020年5月,由黄德耀、张爱华、刘小妹等10余位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及研究传承大别山精神的老专家、老干部组成的英雄山党支部揭牌成立。他们为讲好“四个故事”,坚持用先烈故事传递革命信念,用实际行动赓续红色基因。据了解,英雄山党支部已累计开展宣讲1000余场次,受众20多万人次。

红色故事激荡心灵,大别山精神代代传承。每逢节假日,“小小讲解员”赵钰涵总会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落落大方地为游客讲述《红军攻打新集》《红薯地里藏银圆》等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

场馆逼真传神的情景再现,讲解员娓娓道来的深情述说,游客们屏息静听,恍若置身于那段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

“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行为值得我们尊敬,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作为一名“小小讲解员”,赵钰涵感触颇深。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近年来,新县创新开展“闪闪红星——小小讲解员进景区”活动,招募并培训了中小学生志愿讲解员700余名。这些“小小讲解员”和老一辈义务讲解员、红军后代讲解员一起点亮红色火炬,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从组建英雄山党支部到“小小讲解员进景区”,从“口述历史抢救工程”到深化大别山精神理论研究,从“孝善大食堂”“饺子宴”倡树文明乡风到“支部共建共融”打造党建共同体……“四个故事”在老区越讲越透彻,红色精神在老区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点翠红色旅游——在活化中聚力赋能

初秋的大别山,青山巍峨,稻浪翻涌。沿着新县境内“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一路向南,缤纷秋景尽收眼底。

“这条红色旅游公路太美了,既能欣赏平湖秋色,又能游览红色景点,还能感受创客小镇的繁华。”从平顶山市自驾来新县旅游的郑军直呼不虚此行。

红色资源连点成线,红色旅游乘势而起。2022年,新县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借此东风,新县深入探索“红色+”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与农业、体育等产业全面融合。

“活化”红色资源,擦亮红色名片。在大别山露营公园,大别红营学院已经正式开始运营,一拨又一拨的孩子前来研学实践。这里每周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研学游、亲子游占多数。近年来,新县大力发展红色游、研学游,不断叫响“大别红营”研学旅行公共品牌,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新县重温历史。

同样,在大别山干部学院,一批批学员走进老区,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心灵感悟大别山精神。据大别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孙伟介绍,学院干部教育培训持续火热,今年以来已举办培训班近600期,培训学员3.2万余人次。

红色旅游“出圈”,乡村振兴出彩。近年来,新县将红色文化植入农事体验、田园观光、赏花摄影等多元业态,推动农区变景区,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发展乡村民宿120处,推出400余种文创产品。2022年,全县旅游人数1036.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46亿元。

红旗漫卷,精神长存。而今,新县“一轴一带四区”T字形红色旅游布局初步形成,“三红”工程深入实施,鄂豫皖苏区首府国家5A级景区创建有序推进,大别山干部学院三期——大别山精神培训基地项目建成完工……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群众循着红色足迹前行,感悟烈士的丰功伟绩,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红色是新县最亮的底色。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充分发挥老区红色资源优势,不断擦亮红色名片,留住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全力推动‘四示范三高地一家园’建设,奋力谱写‘两个更好’出彩新篇章。”新县县委书记夏明夫信心满怀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