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文/图
原名为“扶轮小学”的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始终秉承着“崇德笃学,崇志健体”的校训,以文明创建为抓手,致力于打造秀美典雅的环境文化、严谨求实的教风学风、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文明守纪的校园氛围、深入基因的红色文化及德行合一的品德文化。
培育文明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讲好红色故事,厚植家国情怀始终是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重视的地方。怎样讲好红色故事?如何在学生心中种下红色种子?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有话说。2021年是建党百年,6月11日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师生拜访了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不仅是该校孙毅老师的爷爷,更是一位在枪林弹雨中身经百战的老红军战士。为了使孩子们铭记那段战斗岁月、更深入了解红军战士,学校特别制作了一支由孙凤达老先生出镜、全体师生共同创作的MV,“我们希望通过讲述红色故事这种方式,让同学们学习先烈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做正直善良的人。”该校老师表示。
党建引领,打造文明雄师。2023年是学校建校百年。一百年来,该校始终注重党的建设,把党建和文明校园工作结合起来,以党建引领文明,以文明促进党建。“扶轮向党,奋勇向前。”6月30日,由该校党总支书记杨新红带领,在学校阶梯教室里,全体党员重温
入党誓词,齐声高唱国歌。“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一面面鲜红的党旗欢快地挥动着,全场庄严肃穆。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扶轮向党,奋勇向前,这是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对领导班子从始至终的要求。
唱响花鼓戏曲,体验非遗文化
3月15日,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理解,打造文明校园,该校举办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特邀光山县花鼓戏传承中心的老师宣传和展示光山花鼓戏文化。在本次活动中,花鼓戏老师热情地向同学们讲解“什么是光山花鼓戏”,以及“花鼓戏的由来”。现场为大家表演展示了花鼓戏经典剧目《夫妻观灯》,伴随着美妙的曲音,同学们沉浸在精彩的表演中,深入体会到花鼓戏文化的独特魅力。
挑起后腿,抬起双臂,一个轻盈优雅的舞蹈动作便呈现在眼前。在指导体验环节中,花鼓戏老师耐心地指导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的动作,一起交流花鼓戏的表演细节:“来,我在前面做一步,你在后面跟着我学一步”“好的,就是这样,跳得很好”,戏曲老师又手把手指导同学们演唱,体验戏曲独特
发音方式,感受地方戏曲的舞台魅力。在体验过程中,孩子们洋溢着笑容,满怀激动和期待。“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戏曲文化,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把中国文化传统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该校老师周小兰说。
书写一封家书,彰显人间温情
“尊敬的校领导及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您校五(2)班杜昊燃学生的妈妈,我叫周颖,是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刚刚结束抗疫前线的工作……衷心地感谢您,谢谢你们疫情防控期间对孩子们的帮忙照顾。”这封只有短短几百字的感谢信,却字字蕴含着写信人的肺腑之情。虽然距离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现在读起,依然感人至深。据该校老师讲述,五(2)班穆丽新老师在抗疫期间更是主动一对一帮扶学校医生护士的子女。穆老师不惧疫情,将自己一天的时间划分成块,主动到医护人员的家中照顾孩子们。她安慰孩子、鼓励孩子、陪伴孩子、关心孩子,她爱着每一个孩子。为了让奋战在一线的爸爸妈妈们放心,穆老师创意地提出了“一封家书”的想法。她鼓励孩子们每天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思念、牵挂。就这样,在疫情特殊时期,一封封满怀爱的家书被传递出去。有的是他们手写的信、有的是通过微信编发一条条爱的问候。“妈妈您好,您现在还有哪里不舒服吗?我告诉你一件有趣的事吧……”“让我们向钟爷爷学习,向医护人员致敬,希望你们能平安凯旋!”“看到孩子们安静地写家书,我心里满是欣慰和愉悦。”穆老师感慨地说。像穆丽新一样关爱孩子的老师还有很多,语文老师曹远花、美术老师刘洁、一年级组长范敏等,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们都是孩子们心中的“妈妈”!
文明校园的创建涉及方方面面。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在学生心中培育红色基因的种子,借非遗文化陶冶学生纯真的心灵,用高尚的师德师风,借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是文明,什么是文明校园。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