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旅时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快时代的“慢”坚守


——致敬信阳“守艺人”

□本报记者 李亚云

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弥足珍贵。时代喧嚣,他们沉静,以一双手、一颗心,保持着固有的节奏,静静洗练着历史长河赋予的传承,他们是当下难能可贵的“守艺人”。

在前不久举行的信阳第二届巧手大赛上,信阳传统工艺的优秀代表齐聚一室,同展技艺。在这个特殊的赛场上,尽显信阳手艺人的坚守、坚韧与坚持。一颗颗匠心让人肃然起敬,一件件美物自指尖诞生,一声声叹服在赛场回响——

来自淮滨县的郑镇江或搓或捏,辅以刻画,一会儿工夫,一只威风凛凛的大公鸡自手下诞生了,对着气孔吹一口气,清脆的响声在室内回荡,大家耳熟能详的“小叫吹”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在郑镇江的工作台上,一排排成品的泥叫吹色泽亮丽,造型别致,引人注目。泥叫吹属淮滨地方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方寸之间的点、绘、勾、描却都充满着文化内涵,让人在或墨或彩之间感悟民间艺术的博大与精深。

在牛丽薇手中,一片树叶上刻画出的山哥茶妹栩栩如生。她专心致志地为叶脉上的两个小人涂画色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牛丽薇从事雕刻艺术30多年,荣获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被信阳艺术职业学院聘请为特聘教授,至今创作了1000多件叶雕原创作品,多次荣获省市大奖。她在进行叶雕创作的同时,还制作了100多个短视频在“豫视频”等平台发布,吸引观众达到30多万人次,极大地促进了叶雕的社会传播。

两个年轻人与“竹”结缘,各自书写着自己的精彩。来自固始县的谢传月擅长竹雕。沉静的她以一块竹板为画布,以刻刀为画笔,山水花鸟的意境自她的指尖流淌,落于竹板之上,成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刘燕将一个个竹条捋顺,开始编制一个竹筐,细细观察这经纬交织的竹艺,让人觉察到纵横交织的有序美学。

移步赛场,处处精彩。石画、烙画、木雕版画、葫芦烙画、丝绢烙画等工艺,以不同的材质为载体,展现出画作不同层次的美感,各类画作将祖国的大好山河、家乡的美景美物呈现在大家眼前;皮影戏、剪纸、猫头鞋、金石传拓等传统技艺引人入胜。来自浉河区的蔡涛沉迷于木旋技艺完全出自内心的热爱,“闻一闻这天然木料的清香,让人沉醉!”来自潢川县的刘同华沉浸在猫头鞋的制作中,端详着其中一只成品,她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从这些老手艺之中,我们品读到历代手艺人传承不息的工匠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为我们保留下了这一件件民族文化的瑰宝。眼前的他们手艺各不相同,但一颗匠心,总让人起敬。

他们习惯上被称为手艺人,其实他们是“守艺人”。在信阳,久远时光成就了无数精巧奇妙的手工技艺。时光流转,它们有的已消逝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在曲折前行中日益完善,即便在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冲击后,仍能倔强走到今天,走到我们眼前,展现出多彩的身姿。

这一切,离不开一代代手艺人的坚守,是他们为信阳大地留下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省级43项、市级27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2人、市级302人。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为之骄傲、为之保护与传承的文化灵魂。

致敬“守艺人”!时光若离弦之箭,他们静守一方精彩。无论时空如何变幻,凝聚的匠心,造物的温度,永远如初。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