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四十载根亲不了情


——记固始县根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陈学文

□高庆才

日前,在固始县委礼堂召开的全县根亲文化工作会议上,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代表固始县第一届根亲文化研究会作工作报告。他从对台交流联谊成果、根亲工程和根亲景点建设成果、学术研究成果、节会商贸成果、宣传影响效果、扶贫助学成果八个方面进行回顾,并用十个“加强”展望固始根亲文化工作的未来。精彩的报告不时被与会人员热烈的掌声打断……

这位银发老人就是固始县政协原副主席、固始县根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陈学文。

1981年3月,厦门大学教授黄典诚带着他的研究生到固始县为闽南话、台湾话寻根。当时在固始县广播站主持编采工作的陈学文,被安排采访黄典诚教授一行的学术调研活动。调研结束后,黄典诚教授于当年4月22日在《河南日报》上发表《寻根母语到中原》的文章。文后的诗句“寻根不是寻常事,唤取台胞祖国还”使陈学文大为震撼、深受感动。同时,也激发了他对固始根亲文化一探究竟的责任感。从此,拉开了陈学文研究固始与闽台同胞、海外侨胞的史缘、血缘、文缘、语缘关系的序幕,也开启了他40余载根亲文化研究之旅。

通过查阅海量的历史文献,陈学文梳理出固始历史上移民闽台的清晰脉络。相关文献记载,从西晋永嘉之乱到唐初、唐末和两宋之际,固始县共向福建大移民四次。在福建安家落户后,固始人成为福建人口的主体,又渐次入台,再加上郑成功和施琅先后两次收复台湾,从东南沿海率领近10万将士入台,他们大多是固始南迁福建先民的后代。台湾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姓氏祖谱上记载祖籍“河南光州固始”。这63个姓的总户数占台湾总户数的80.9%,也就是说,每百户台胞中有将近81户祖籍在固始,所占的比重在全国所有县区中首屈一指。

深厚的根亲文化积淀是固始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挖掘和开发根亲文化资源,加强闽台与固始祖根地的血脉亲情联系既是祖国统一的需要,也是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需要。

陈学文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无论工作如何调动,岗位如何变换,始终初心不改。40多年来,陈学文跑遍了固始县的角角落落,对固始县境内的根亲文化遗迹、掌故、典故如数家珍;来回往返固始与闽台多次,对闽台与固始的根亲文化渊源了然于胸。他先后撰写了3部讲述闽台同胞与固始历史渊源和血脉亲情关系的电视专题片脚本,制作播映后,引起热烈反响。此外,他还应邀在河南卫视《沟通无限》和央视《百家讲坛》上讲述“中原侨乡”“闽台祖地”——固始与众多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血脉亲情关系。节目播出后,引起了海内外同胞、侨胞寻根固始的热潮。

艰辛的付出终会结出丰硕的果实。2008年对于陈学文来讲、对于固始根亲文化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的10月21日,备受世人关注的“固始与闽台关系研讨会”开幕式在固始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的代表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和福建等地的专家学者,世界何氏、黄氏等宗亲代表团3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河南省内媒体、央视均给予报道,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从县政协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陈学文集中全部时间和精力,带动全县60多个姓氏开展固始与闽台同胞、海外侨胞渊源关系研究和联谊交流工作。编印近30多期250万字的根亲会刊,向闽台和海外赠阅。配合固始县委、县政府成功举办了十届根亲文化节和十届专题研讨会,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固始县先后被国家相关部门和海内外媒体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寻根圣地、国际华侨交流基地等称号。还催生了一批根亲建筑、人文景观,有效拉动了固始的寻根旅游。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虽已年过八旬,但陈学文老当益壮,仍然在不遗余力地研究“光州固始”根亲文化、中原河洛与台湾地区独特的血缘、文缘、史缘关系,为增进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祖国召唤而终日奔走不辍。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