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译丹
“咱的酵素大米虽然比普通大米贵,但都是酵素种植,人工精耕细作,劳力成本高,还需要大量有机肥。”8月28日,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驻村第一书记宋瑞正给直播间粉丝们介绍生态有机酵素大米背后的故事。
优良的生态环境、原汁原味的农产品,加以生动的讲解和看得见的“体验”,吸引了众多网友询问购买。
挖掘本土资源,让特色变“网红”,以宋瑞为代表的直播达人们,为息县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打开新的“一扇窗”。
“如今,科技助农让广大农民尝到了甜头,借助直播电商开展‘一乡一业一村一主播’活动,培育孵化一批品牌,培养一批带货达人,为农产品销售开拓新渠道,提升县域特色产业的影响力。”息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让“乡村直播间”更好赋能乡村振兴,息县加快培育优秀电商直播人才,用心做优政策扶持,打造息县样板。
建立“村播”基地。各乡镇成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心,突出直播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一批“村播”人才,带动农村人口就近就业。定期评选表彰营销策划能力较强的“村播”精英,营造良好氛围,推动电商人才可持续性发展。各乡镇培育1个至3个可供网销的优质品牌,推动创建“三品一标”(绿色、有机、无公害、地理标识)产品,激活息县农产品市场潜力。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优化乡镇产业布局。
“一乡一业一村一主播”效应让农产品有了“流量”,直播达人通过自媒体平台宣传、推介家乡。
“直播带货更多的是传递信息,建立和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桥梁,如果这个直播账号掌握在村或者乡一级的单位,就能直接和外地企业对接起来。”息县直播达人代表分享对直播工作的见解。
“打开老家农产品销路、推进农民再就业、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带动特色产业发展,赋能乡村经济发展。”该直播达人说,这是自己的故乡情怀。
小小直播间连接着大市场。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主动触“播”,利用网络直播等形式,打通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的“新道路”。
目前,息县已培育电商企业1400余家,从业人员7000多人。今年上半年,电商零售额累计实现8亿多元,物流快递收发件量1000万件左右,开展专业培训10期,培训学员396人。
“希望有更多新农村主播出现,让息县特色农产品被更多人了解、购买,为农户增收植入云动力。”谈到未来发展,息县相关负责人说道。
电商经济催生出农业经济新模式,也打开了“互联网+农业”的乡村振兴新局面。息县以网络直播为载体,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