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就如何推动现代化信阳建设、奋力谱写“两个更好”新篇章,提出鲜明工作导向——创新拼搏当前锋。
创新拼搏当前锋,敢字为先,干字当头。
所谓“敢”,就是要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敢”要求,最大限度把蕴藏在干部、地方、企业、群众身上的闯劲干劲激发出来。
所谓“干”,就是要把“敢干”转化为“实干”,一手抓项目促发展、一手抓治理解难题,把各种积极力量、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
“敢”与“干”作为贯穿于“创新拼搏当前锋”这一思想共识之中的重要红线,处处彰显着大胆闯、加油干的破竹之势,焕发着拉标杆、争先进的如虹气势。
如何落实?
首先,大胆容错纠错,让干部敢为。干事创业,人是重要因素。当下,我们急需一批善抓发展的“干将”、勇于改革的“闯将”、攻坚克难的“猛将”,用干部敢为引领发展突破。
让干部敢为,关键要营造“敢”的良好环境。去年,市委出台了《关于健全完善容错纠错免责机制支持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履职担当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容错纠错的14种具体情形。
认真落实好《实施办法》,健全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才能让广大党员干部放开手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其次,持续赋能减负,让地方敢闯。地方是抓发展、稳增长的前沿阵地,唯有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才能走出新路子、干出新业绩。
闯出一片新天地,从细节看,要深入推进放权赋能改革,不断扩大基层发展自主权;从整体看,要为基层减负,精文减会,让地方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发展、干事业;从长远看,要鼓励支持地方,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在探索中突破重围,在先行先试中树立标杆。
再次,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敢干。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土壤,更是企业敢干的信心之源。
近年来,围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我市通过不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做实“万人助万企”活动、用好“12345”政务服务热线、坚持“周一见”例会制度等举措,营商环境得到了改善。
让企业敢投资、能发展、得保护,还要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更多企业挺直腰板、深耕市场,得到更大发展。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让群众敢首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就没有发展的风生水起。
坚定走好践行“两个更好”的信阳路径,更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使基层民智及时转化为党委政府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切实让群众彰显自我价值、感受首创自豪。
激励“四敢”强担当,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担当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以创新拼搏当前锋的昂扬态势,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才能实现。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