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视野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走好“产业生态化 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之路


淮滨县邓湾乡党委书记 鲁伟栋

编者按:搭建一个检验工作、展示成效、交流互鉴的平台,比一比、赛一赛,培养一批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坚持用先进典型来示范,实现在总结交流中提升。今年以来,我市先后举办2期“4+1”乡村振兴交流汇报会,分享来自“十百千万”工程、农业强市建设一线的10名代表的典型经验。 本报从今日起,开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栏,陆续推出这些典型代表的交流发言,进一步提振大家主动创新、务实重干、勇当前锋的精气神,激发敢想敢干的胆识、超越标杆的勇气,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性开展工作,按照既定思路,把好的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共同努力,竞相出彩,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为乡村振兴扛旗贡献力量。

邓湾乡位于淮滨县城西南方向23公里处,总面积51.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人口3.6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如何锚定“两个确保”,落实“1335”工作布局;如何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如何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 一、建好“两化”协同发展的乡村环境 在没有地域资源优势,缺少项目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邓湾乡坚定扛起人居环境整治的政治责任,发扬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三千”精神,全方位打造出美丽邓湾大生态。 (一)钱从何来?群众怎么才能积极参与? 组建乡村“农创客”团队。把一些有特色的本土乡村泥瓦匠、特长教师、无职党员、热心群众等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团队,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使他们成为人居环境建设中花小钱办大事的一支“奇兵”。他们纯手工打造了一个个凉亭、秋千、喷泉甚至火箭吉他等,很多废弃物在他们手里都变成乡村美景。除了捐建人指定铺设草坪外,其它都是利用人工割草机打造出来的野生草坪,这种野生草坪在全乡随处可见。 开展对外招募认领。利用拆旧拆危产生的空闲地,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各种游园等简易效果图,在各村建立的老乡群内进行招募认领筹建。我们把这种“我出资我建设,我奉献我光荣”的动员模式,称为“新群众路线”,调动了广大群众捐款出资出力的积极性。 目前,各村已累计获捐款捐物370余万元,全乡相继建成146个口袋公园及微景观。 在筹资筹建活动初期,各村做到“四个要求”,引导打开全社会参与支持的总开关:一是每天每村要有重点的拨打两个募捐倡议电话,并报乡政府进行回访慰问,邮寄感谢信。二是每项需要动员群众参与的活动和倡议,要提前找好带头人和引导人。三是每天要在老乡群、朋友圈发布治理成果和建设进度。四是每天要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捐款、捐物、捐机械、捐土方、捐空闲地、捐劳动力等好人好事。四是新媒体平台应用大显神威。创新运用抖音平台宣传建设成果,去年举办淮滨县首届短视频抖音大赛,成功打造“遇见最美罗营”“我拍我家”“我和饺子宴”等活动品牌。在各种活动的助推下,形成群众相互比卫生、相互比文明、相互比奉献的浓厚氛围。 (二)长效机制如何建立? 人居环境,三分建七分管。为做好人居环境资产的管理、运营,我们把人居环境治理和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台账、三个责任、五个群体”长效管护机制。 一是建立一个台账。梳理乡村人居环境公共资产管理台账,明确资产管理运营责任方。 二是严明三个责任。乡村组党员干部、保洁员分包责任区,落实网格管理责任;执法大队持续开展执法巡逻、专项整治,落实部门管理责任;对无职党员、热心人士设岗定责,并评选先锋党员、最美环保卫士等,落实社会管理责任。 三是用好五个群体。充分发挥乡村组三级网格员、执法大队、保洁员、无职党员、热心人士5类人员作用,形成了“乡政府主导、村集体负责、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管护模式。 好生态就是好产业,就要带来好效益,我们经过一年多的人居环境整治,成了全县远近闻名的花园乡村。陈台村的淮畔草原是我们今年3月份打造的一处野炊露营地。“五一”期间,这个基地接待游客近万人,销售额近20万元。在家带孩子上学的村民陈朵、周萍等人靠卖烧烤每天都有数千元的收入。 我们坚持把生态当做产业来谋划建设,在人居环境整治、国土绿化、植被保护和污染防治等方面科学部署、同向发力,生态产业化的实践成果正在逐步显现。 二、选好“两化”协同发展的绿色产业 坚持发展产业必须优先是绿色环保的大生态观。立足建设“全省现代特色农业镇”和“全省‘桑—蚕—茶’文旅康养名镇”的发展方向,打造了“一核三区六基地”,创新实践四种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通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转换通道。 一是建设田园综合体,打造桑蚕一二三产全产业链绿色健康发展新模式。 我们发展桑树种植2000多亩,一产规模的扩大,带动了二产深加工的投资建设,村集体和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制合作方式,共同成立了金蚕贝贝有限责任公司。 桑叶茶、桑叶面、蚕丝被、桑葚酒等15种特色产品,实现了从农场到工厂再到市场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我们的产品通过淘宝、爱采购、微信小程序、商场超市等平台进行线上和线下渠道销售,带动300多户群众通过种植桑园、养殖桑蚕及企业务工等增收致富,每亩桑园收入6000元,同时占股49%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余万元。今年4月,又成功打造出一次性可接待500人的桑蚕之旅研学基地。至此,桑蚕发展实现了一二三产高度融合、农户、企业、村集体多方受益的发展新模式。 二是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打造桑枝食用菌生态循环产业发展新模式。2000多亩的桑树,每年冬季剪伐下来的大量桑枝,影响了生产也污染了环境。桑枝食用菌就是将桑枝粉碎后按比例做成菌棒,培育出来的食用菌口感更好、价值更高,每座大棚可获利4万余元。在去年全市大众创业扶持项目竞赛中,邓湾乡桑枝食用菌产业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创业奖金10万元。 三是抢占种业高地,打造脱毒红薯育苗绿色科技产业发展新模式。 结合半土半沙的土壤结构,与省农科院开展合作,把红薯脱毒育苗作为全乡主推产业,乡领导班子带头个人出资建设育苗大棚8个,我们的决心也增强了群众的信心,不到一年的时间,红薯脱毒育苗产业大棚已发展到近1000座。龙头企业采取“一分四统”运营方式,每亩收益8000余元。为加快打造红薯育苗之乡,今年4月初举办了全乡剪苗大赛。 四是放大生态优势,以茶为媒打造文旅纵深型产业发展新模式。 “U”字型的淮河水道加上淮河滩地数千亩的森林氧吧,成就了罗营村云雾缭绕的林下绿茶,也打破了平原地带淮滨县不产茶的历史。罗营村也因绿色茶产业和美丽好生态而闻名淮河两岸。我们与信阳市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大面积推广林下绿茶种植,每亩收入上万元。我们按照“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的发展思路,联合五谷春酒业、金蚕贝贝农场等企业,利用罗营村现有的地形,打造荒岛探险和秘境寻宝等系列活动,吸引大批网红打卡带货,绿茶销售额达到1000余万元。今年57岁的罗营村农民网红张顺芳,她和丈夫种植了6亩茶园,今年卖茶收入近8万元,拥有近3万粉丝的她还开通了网上直播带货。罗营村也成为全县第一个3A级旅游示范村和全省第一批“五星党支部”获得村。 三、做好“两化”协同发展“后半篇文章”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我们科学谋划实施了产业、生态、交通一盘棋的大战略。用美丽公路串联所有产业、景点及人文资源,依势打造出“淮畔草原游、桑蚕研学游、探险寻宝游”等五条精品旅游路线。 好生态引来好产业,好产业又助推好生态,“两化”高度融合带动了文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今年4月中旬,联合五谷春酒业成功举办了淮滨县第一届“邓湾味道”烹任大赛暨桑蚕全席宴品鉴大会,叫响了邓湾菜特色品牌。 按照市委全会要求,我们系统思维、大胆创新,打造出了吃邓湾美食、喝淮畔绿茶、饮无量美酒、游森林草原、研蚕茶文化、购生态产品的“吃喝饮玩学购”六位一体的农文旅休闲体验新模式。 “五一”过后,我们粗略算了一笔账,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一年多来,我们投入资金约500万元,“五一”期间我们对慕名而来的游客进行了统计,乡外来客近2万人,社会消费额超过300万元,人居环境整治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青年人持续不断回来了,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更高了。在2022年“两率”调查中,邓湾乡位居全市第二,全县第一。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