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平桥区:乡村游奏响文旅融合“交响曲”


□本报记者 张勇

盛夏的平桥,风光如画。“荷叶何田田,摇船可采莲——”8月8日,平桥区五里镇乡建博览园的大堰河周边,千亩荷塘花开正艳,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身着汉服的网红们,一边在荷塘边拍照,一边吟唱着动人的歌曲。 五里镇乡建博览园别致典雅的豫南小院、稳重大气的乡村别墅分布在水系和绿地之间,与荷塘交相辉映。博览园里的露营基地,成为年轻人欢乐的海洋,夜经济的“烟火气”绘就乡村休闲旅游新图景。 平桥区震雷山已成为山水风光和文物古迹的综合旅游区,包含着信阳八景中的“雷沼喷云”和“浉河泛月”,吸引市民前来探寻。

中山古镇,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今,古朴与现代在这里融合。近年来,在尊重原始肌理的基础上,平桥区精心设计、规划,让千年古镇重焕生机。“这里有小桥流水,也有乡村大舞台,还有露营帐篷。我们坐公交车就可以到这里休闲娱乐,真方便。”羊山新区市民老葛一脸幸福地说。 五里街道的郝堂村,被誉为“画家画出的小山村”。盛夏时节,环顾整个郝堂,精心修葺的土坯房民居,充满豫南风情的狗头门楼,泛着波光的水塘,依水而建的小桥、石板路,还有扑鼻的荷花香。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游客“食”在郝堂大快朵颐,“住”在郝堂宾至如归,“饮”在郝堂开怀尽兴,“购”在郝堂收获满满。 在平桥区出山店水库北坝头的甘岸,“大埠口·豫见江南”里游人如织。这里是平桥区精心打造的集农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走进园区,千亩花海迎风盛放,一池荷风送莲香。 乡村文旅新风景,平桥区有美景也有历史文化故事。位于淮河岸边的城阳城,曾是楚国的临时国都,著名的“亡羊补牢”典故就出于此。1970年,城阳城遗址出土的青铜编钟奏响的《东方红》乐曲,伴随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响彻太空。目前,这里还保存着2000多年前的楚国城墙。“在这里,看到这么多出土的楚国文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信阳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自己是信阳人而感到自豪。”在城阳城遗址博物馆参观时,大学生叶建兴奋地说。 “平桥之美,美在全域。当你身处平桥,同山水嬉戏,和自然浅谈,与历史隔空对话,同时尚和谐共生、相伴而行,压力会得到最大释放。”平桥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颇有诗意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平桥区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引领,坚持绿色为底、文化为魂、产业为基,保留乡村原有风貌,尊重自然规律、乡村肌理和群众意愿,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搞大拆大建,实施“六改一增”,精雕细琢,着力打造望山见水、留住乡愁的豫南特色村落。 目前,平桥区豫南特色宜居乡村遍地开花,全区成功创建“生态乡镇”6个、省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9个、“四美乡村”33个、“五美庭院”5070个,年接待游客290万人次,乡村旅游年产值9000多万元。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