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
我国粮食生产分为夏粮、早稻和秋粮三季。当前,夏粮已丰收到手,早稻收获有序推进。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是粮食生产的大头。今年秋粮能否丰收,气象灾害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要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的理念,坚持底线思维,未雨绸缪,打好主动仗,全力以赴抓好秋粮防汛抗旱工作,确保秋粮丰收。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夏粮总产量2922.6亿斤,比2022年减少25.5亿斤,下降0.9%。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夏粮单产下降主要是受河南等地严重“烂场雨”天气影响。目前,全国进入汛期和盛夏季节,也是秋粮生产和防灾减灾关键时期。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日前发布的盛夏全国气候趋势及主要气象灾害预测,今年盛夏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高温热浪、阶段性强降水、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较严重。
发生极端天气是小概率事件,可一旦出现,带来的危害巨大。要始终紧绷防灾减灾这根弦,把防灾减损、抗灾增产摆在更重要位置,毫不放松抓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要多部门发力,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极端天气应对能力,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要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压紧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防灾减灾的主体责任。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应急服务队伍能力建设,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农户防灾减灾意识。确保惠农政策落地见效,激励农民科学防灾减灾,实现“龙口夺粮”“虫口夺粮”,确保秋粮生产稳产增收。
农业保险是有效化解农业风险的重要工具,在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今年夏粮收获关键时刻,小麦主产区出现连续阴雨天气,特别是河南局部地区遭遇了近10年来最严重的“烂场雨”,给种粮农户造成不小损失。河南省及时出台《全力做好小麦保险理赔工作的通知》,让遭受损失的农户及时得到赔付,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不得不说的是,农业保险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赔付标准不明、赔付金额普遍偏低、理赔难度大等问题,降低了农户获得感,影响了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有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相关制度,让农业保险真正起到为农户遮风挡雨的作用。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