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兴安盟美成哪样?这样,那样,样样!”


——全国地市“百家媒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安岭上兴安盟”主题采访综述

本报记者 向炜

“没想到内蒙古除了有大草原,还有稻海,还有森林!”

“没想到阿尔山是可洗可饮的温泉,虽不是山,却美过很多山!”

“没想到可以与山盟,可以与水盟,还可以与兴安盟!”

盛夏时节,200余名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95家媒体的社长、总编和记者代表来到内蒙古兴安盟,参加全国地市百家媒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安岭上兴安盟”主题采访,兴安盟的美,让人想得到,也让人没想到!

想得到,青草奉献出无边的地毯,让骏马在这里任性地撒欢;没想到,绿意酿出咕嘟嘟的琼浆,让远来的客人进入美美的梦乡。

想得到,兴安岭盛夏的喧闹,残阳如血,余霞成绮,天地橙黄一片;没想到,夜风中,暮鼓拉长古老的喉音,唱起悠扬的歌,让金戈铁马的战旗无声远遁。

3天的采风,3场演出,3个特定场所,采访团一行从农区到牧区,再到林区,马不停蹄,在一个个场景的定格中,从一个个活动的直观感受中,百家媒体见证了团结之花,开遍岭上兴安盟;见证了兴安盟的美,这样、那样、样样的不同形态!

美成这样 —— 三场精彩演出,场场直击人心!

抵达兴安盟的当天,7月8日晚上8点,兴安盟委宣传部、兴安日报社盛情邀请大家观赏由兴安盟乌兰牧骑表演的《兴安岭上石榴红》节目展演。

诞生至今已有66年的乌兰牧骑,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这个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早已经成为草原上的红色轻骑兵。

展演共8个类别16个节目,包括内蒙古歌曲的开山代表之作《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原生态乐团曲目《吉祥颂》等。历时1小时12分钟,蒙汉双语主持的这台节目,要品质有品质,要特色有特色,让媒体“大咖”们眼前一亮。

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湖北省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覃进,浙江省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总编范卫东在活动群里留言——

“今晚的节目弘扬了主旋律、唱响了好声音。”“唱出了兴安盟的快乐,舞出了兴安盟的吉祥,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红色经典剧目!”

7月9日,在乌兰毛都苏木玛拉沁乐园演艺厅内,采访团一行观看了红色情景剧《乌兰河畔的红树林》。

该剧的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一个重大决策在内蒙古自治区化成一场爱心接力行动——“三千孤儿入内蒙”,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基层干部群众倾情演绎了一个成长在内蒙古草原上的南方少年席海涛,是如何融入草原、热爱草原,最后扎根在草原的故事,饱满真挚情感的演出让很多人在观看时不觉已热泪盈眶,演出结束久久不愿离开,发声称赞民族团结一家亲:

“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

“一场爱的传递,成就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只要各民族守望相助、紧密团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渡不过去的难关。”

同一天,采访团一行还在乌兰毛都草原景区内,观看了杭盖草原上的文旅融合项目,原生态的实景马术情景剧表演。

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千百年前就与草原共生,马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他们的安达(朋友的尊称)。整场演出将牧民们近乎狂野的个性张扬于马背。其血脉偾张,其铁汉柔情,无不令观看演出的人们随之呐喊、潸然泪下。

牧民们对马背文化的敬仰,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单纯的炫技与形式的创新都不可持续。这帮年轻的牧民在演示时是忘我的,投入的,是发自内心的。这是一切文旅项目成功与否的核心。也是马背文化的文旅融合的魅力之所在,成功之所在。”演出结束,闽东日报社副总编辑郑承东在朋友圈记录下自己的感悟。

东莞日报记者雷熠雯毫不吝惜地发出赞美:“实在是太震撼了!这么棒的原生态演出,比起那些5A景点内一些花大价钱打造出来的情景剧,不知要好出多少倍!”

三场演出,每场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共情,实在是难能可贵。

美成那样 —— 三个特色打卡,人人心潮澎湃!

兴安盟,一年四季从不缺打卡美景。

7月9日上午,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前,采访团拍下第一张集体大合影。

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诞生地,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首创之地、实践之地、成功之地。

红色基因、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成为流淌在各族儿女血脉中的遗传因子,也成为兴安盟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竭动力。

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前打卡第一张的集体照,本身也体现了对内蒙古地区的民族英雄和普通人民的奉献精神敬仰,更让激发了大家对和平、团结和发展的思考。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7月10日,采访团一行来到庄严的阿尔山国门下,举起右拳,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并集体合唱了歌曲《歌唱祖国》,表达了新闻工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今天在国门前重温入党誓词,望着边境口岸,参观主席长廊,让我感觉到了兴安盟浓浓的团结氛围与深深情感。”江苏省泰州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杨勇直言,“我走过很多地方,兴安盟给了我不一样的心动感觉。”

在阿尔山国门前打卡的这一幕,成为很多人此行最值得炫耀的场景,现场纷纷向家人、向亲朋好友发定位、晒图片。

打卡阿尔山中华文化育道则是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

7月11日下午5点,在全天接连实地体验阿尔山天池等3处景点,回到阿尔山市区后,主办方专门把采访团请到了这里,打卡并拍下本次活动的第3张全家福,也是最后一张大合影。

把共同体意识体现到公共文化设施和城市建筑、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方面,打造更多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这样的方式,让采访团一行受益良多。

“我感觉阿尔山市这样的做法一举多得,能让共同体意识真正能落地、可感知,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贵州省遵义日报社记者杨溢说。

“只要各族人民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大家都用心浇灌着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民族团结的浓郁氛围也在各个角落弥漫。”从小就生活在民族团结的“大家庭”中,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报社的主任记者傲卡感同身受。

活动主办方兴安日报社安排的这3次特色打卡,既紧扣活动主题,又兼具地方特色,每一个都有特别的寓意,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心潮澎湃?

美成样样 —— 团结之花,处处开满岭上!

兴安盟的人自豪地说:有100种美丽文案的宣传,都不及你亲自来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

此言不虚。

兴安盟地处祖国北疆,到这里并不容易。记者换乘2次火车、历时26个小时才到达。还有媒体同行转机3次才来到这里;一家报社来3至4人的不在少数。这本身就说明了兴安盟的魅力之所在,体现了石榴结籽心连心,地市报人一家亲。

一路看,一路赞。采访团一行盛赞兴安盟的美——没有想到兴安盟这样也美,那样也美,样样都美!

美无法被定义,但我们可以去寻找美共情共性的一面。

兴安盟的美,美在有高度。

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这高度,是天地,是自然,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与全国地市报盟。这高度,是提升全国地市媒体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能力,是进一步推进全国地市媒体加快深度融合发展。

“希望以这次主题采访为契机,兴安盟和大理两地的媒体人能有所合作,拓宽党报的宣传覆盖面,探索出一条南北党报的合作共赢之路。”云南省大理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赵正琳的话,何尝不是全体与会地市报媒体人的心声?

兴安盟的美,美在有力度。

兴安盟从未一次性来过这么多的媒体记者。这力度,体现在执行力方面,兴安日报社社长刘向阳全程陪同,他不仅通过连麦,沟通指挥5辆大巴和2辆小车步调一致,顺畅出行,而且每到一处,都亲力亲为,现场进行组织沟通与协调,确保活动无缝对接,圆满完成。

兴安日报社也从未接待过如此多的媒体同行。这力度,体现在亲和力方面,兴安日报社总编辑胡日查时时在线,帮助各个媒体答疑解惑,提升各媒体发布本次活动的“时度效”。

一家报社,社长主外,总编辑主内,相互补台,相得益彰。参与报道及服务的报社同仁们各负其责,忙而不乱,任劳任怨,赢得大家一致尊重与好评。

山好水好,不如人好。仅从一次全国性媒体活动的举办看,兴安人人人争做兴安形象,用实际行动践行“与兴安盟”。这,何尝不是兴安盟最好的地域形象?

兴安盟的美,美在有深度。

红色之城内五一会址、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的峥嵘革命精神让人念念不忘;三河交汇的三合村流淌出的各民族群众“幸福滋味”、 牧民们对马背文化的敬仰令人回味无穷;乌兰毛都草原和阿尔山的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这样的美,因为有了广度,便具备了深度。

兴安盟的美,美在有温度。

在乌兰毛都草原,在途中用餐的餐厅,在阿尔山山下,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热情的兴安盟人热情地打招呼,奉上名片,“欢迎下次再来兴安盟做客,如果亲朋好友来玩,用到处请联系。”

此行车上每天都备有人手一份的零食,兴安日报社的记者全程随车开展管家式服务,及时进行讲解和必要的提示,对媒体人的刨根问底也是有问必答,处处充满温情。

采访临近尾声,兴安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均主动加我微信,“听说您一直记录此行,我们也想了解,媒体人眼中的兴安盟到底如何?”

答案早已不言而喻。美而不觉,大美也!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