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依钒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自古以来,百姓始终是国家的根本,民生无疑是最大的政治。对百姓来说,身边的每一件琐碎小事,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大事,甚至是急事、难事。民生小事关乎着发展大势,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国之大者”。
民生连民心,枝叶总关情。何为民生?百姓住房、子女教育、居住环境、社会保障、日常出行……凡涉及百姓衣食住行者,皆为民生。民生问题看似不起眼,可牵涉面广,且长期存在。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领域的“急难愁盼”极易衍生为群体性关切和公众性热点。
改善民生,首先要听得见民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资讯轻而易举。但做好民生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信息源当是民声。民声和民生,具有深刻的关联性和内在逻辑关系,互为支撑才能相得益彰。广泛深入地倾听民声,才能直接有效地做好民生领域的各项工作;做好民生工作,又是对民声最有情、有义、有温度的反馈。
改善民生,要与民声同频共振。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民生领域的问题更是不容回避的时代声音。民声不仅要听进耳朵,更要放在心上,装进脑中,外成于行。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方能事半功倍解民忧。如果不愿、不擅倾听民声,不懂、不会疏解民意,那么所有关乎民生的工作无异于隔靴搔痒,甚至瞎子摸象,难免找不到关键,拿不准时机,得不到成效。
改善民生,让民声回音事上见。现在群众看党员干部,不仅看说什么,更要看做什么,是否真正将民声当回事,把民生办出彩,百姓心中有杆秤。说一百句漂亮话,不如成一件实在事。许下的民生话不能是空头支票,着手的民生事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只有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让民声回音落脚到事上见,才是促成民生与民声双向奔赴的不二之策。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