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旅行何家冲


李鸣声

2023年6月3日,星期六,阴有阵雨,气温18℃到26℃。

今天,信阳市老年大学二胡专业一、二、三班的47名学员,在管超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罗山县何家冲红25军长征出发地,开展以“重走长征路,再唱红军歌,传承红色精神,共筑幸福梦”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活动。

为组织好这次活动,3个班成立了专门小组,商定活动内容,规划行动路线,联系后勤保障。为了丰富活动形式,还专门邀请老年大学电钢琴专业张老师为我们伴奏,邀请声乐专业的李梅等9名同学来演唱。

56名学员都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老人,个个神采奕奕,喜上眉梢。有些虽然素不相识,但落座之后很快融为一体,悄悄地谈论着对这次活动期待的心情:有的半夜里还在挑选服装的颜色款式,有的在睡梦里还想着调试琴弦背记曲谱,有的早早起来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有的不时查看时间唯恐误点。

大巴车上了京珠高速又转入旅游公路,红黄蓝三道彩线引导我们向大别山腹地进发。信阳的6月是美丽的。沿途山峦起伏,树木郁郁葱葱,板栗花阵阵飘香。山间的河水清澈见底,微风吹过留下点点皱褶,像女孩浅笑的脸非常好看。偶尔有明显落差的水流处,洁白的水花时时溅起,像小鱼儿跳出水面。路边的小草碧绿碧绿,一片连着一片,望不到尽头。层层梯田平平整整,新插的秧苗已经返青,随风摇摆。依山傍水的幢幢别墅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有的十几户建在一起,有的三五户建在一起,有的单独建在山坳里、小河旁。山山水水梯田农舍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禁不住从心底涌出《谁不说俺家乡好》。

快到何家冲时,有的女同学将头发分向两边编成发辫。虽然头发数量少了颜色多了,但发辫明显让她们年轻许多。不知她们会不会想起自己的经年往事。

大巴车在何家冲广场缓缓停下。下车后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大的“红25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据资料介绍,红25军是传奇的。他于1931年10月和1932年11月两次组建。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是最先到达陕北并深深扎根在西北地区的红军队伍。红25军也是英雄的。他为革命事业立下赫赫战功,徐海东、韩先楚、刘震、陈先瑞、张天云、张池明、林维先、梁从学、王诚汉等开国将军都是来自红25军。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崇拜伟人、崇拜英雄的同学,对革命先辈都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

换上红军服装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在红25军军旗下,在纪念碑下,在大型长征浮雕画前,在千年银杏树下,在红军碾坊旁拍照留念。

在红25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下,在稀疏的小雨中,管超老师带领我们演奏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田园春色》《喜洋洋》等二胡曲,用我们的琴声纪念先辈乐观的革命精神,汇报新中国日新月异的繁荣景象,展现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欣喜之情。声乐班的同学合唱了歌曲《你好吗》,用深情婉转的歌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在庄严的党旗下,管老师还带领党员同学重温入党誓词,让我们净化心灵,不忘初心,珍惜和平环境,享受老年生活。

午饭后,同学们换上自己的服装在何家冲休息。何家冲两边是高山,中间是一块开阔的平地,其间一条小河由南向北流过。优美的自然环境,再加上红色资源和美丽乡村建设,何家冲变得十分端庄秀丽。小河的两边有层层梯田,有漂亮的农家小院,有展现红军时期战士们练兵学习的讲习所。河岸两边硬化的小路旁长着高大的水曲柳,河里的石头被河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沿河还修建了一些长长的廊亭供游人活动休息。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这里拍照散步聊天休息。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的红军战士在柳荫下栖息、在河水里浣衣、在小路上散步的场景。我想,年轻的指战员们在练兵打仗之余,一定会在这里谈理想,谈人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一阵音乐响起,同学们聚集在廊亭里跳起了欢快的新疆舞。远远望去,他们的舞步是那么的娴熟、轻盈,舞姿是那么的曼妙、优美,真不像六七十岁的老人。

散步时我认识了比我高一届的学长。48年前我们在固始县段集高中相聚,48年后我们在老年大学相聚。我们一起回忆着给我们授课的各科老师,回味着美好的高中生活。

离开何家冲,我们到有稻山房和泰岳花寨欣赏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据说大山中的有稻山房是信阳周边的网红打卡地。这里依山傍水建了许多草顶小亭,旅行公路通达每个村庄,农民的住房规划整齐,垃圾集中管理,环境十分整洁。弯弯曲曲的田埂上修建了小火车道,何家冲和谐号观光小火车穿行其中。山坡上一大块平地长满了翠绿的小草,走在上面软绵绵的非常舒服。同学们有的躺下拍照,有的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有的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草地边交流学习二胡的体会。泰岳花寨的月季花,花伞走廊,百花仙子雕像,连片荷塘,以及在广场上排练舞蹈的农家女孩,引得同学们驻足拍照,人在花中,花在人中,久久不愿离去。“美好生活看信阳”不是一句空话。

返回途中,一路欢歌。唱民歌,唱小调,唱京剧,这群人真是拿起二胡会演奏,拿起话筒能歌唱,多才多艺,青春不老。

离开工作岗位的一代辛勤老人在老年大学里找到了归属。在这里我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生活在这个时代真幸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