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亚云 周涛 袁野
就在几天前,浉河区柳林乡马庄村从省里捧回一块“金字招牌”,整个村庄沸腾了——
“省级荣誉,信阳唯一!”从省里的授牌仪式上回村后,马庄村党支部书记陈西国第一时间将“河南省村史馆示范点”的招牌挂在了马庄村史馆入口处最醒目的位置上。
这是我省首次对“河南省村史馆示范点”进行命名。全省共计20个村史馆获评“河南省村史馆示范点”,浉河区柳林乡马庄村史馆正是其中之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的村史馆就是我们马庄人的根,讲述的都是我们马庄的故事。”昨日,在马庄村史馆,“老支书”熊永忠深情地说。
村史馆就像一本书,承载着浓浓乡愁。一帧帧生动传神的图片,一段段质朴温情的文字,记录下一代代马庄人的喜怒哀乐,传递着马庄人生生不息的岁稔年丰。
马庄村史馆主体建筑占地324平方米,是浉河区现有最大的村级历史资料馆,整体布局为“凹字形”,分为农家书屋和村史展览两个功能区。
踱步村史馆,“印象马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红色马庄,革命薪火永赓续”“奋斗马庄,百年风华正当时”“美好马庄,乡村振兴新征程”“点亮马庄”五个篇章,章章动人。
细观细品,其间陈列,用心用情。小到顶针、怀表、煤油灯,大到石磨、铁砧、缝纫机……各类生活和生产用品饱含历史印记。“在筹建过程中,村民积极响应,想方设法找出家里早已不用和多年收藏的老物件,捐献给村史馆。目前馆藏的旧物都是村委会搜集和群众捐赠的,共有100余件展品及100多张老照片。”陈西国向记者介绍说。
围绕乡愁记忆、革命岁月、奋斗历程、模范人物、乡村振兴、规划蓝图等文化脉络,马庄村史馆把乡土文化、时代变迁融入了一器一皿、一图一景之中。通过老物件、老照片、老故事,展示马庄村的历史人文美、乡风古韵美、乡村振兴美。书写着祖辈接续奋斗的艰辛与汗水,饱含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与追求。
马庄村史馆建成后,始终坚持工作日全天候开放,节假日半数开放的工作制度,由村里党员志愿者,退休老支书等轮流值守。通过与农家书屋科学联建,引导参观群众,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行,做到鉴古而至今,彰往而察来,确保农家书屋、村史展览发挥效能。
目前,辖区学生、归乡游子,总会到这里接受传统教育,抚慰乡愁,重温励志初心。村史馆已经成为新时代里马庄村传承乡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的主阵地,是追忆乡愁、共叙乡情的“怀旧馆”,是了解历史、鉴古知今的“博物馆”,更是耕读传家、拥抱未来的“图书馆”。
“我们就是希望能通过这些人物和故事,激励村里的下一代,砥砺奋进,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收集各种旧物件,通过实物、图片等多角度记录马庄村发生的巨大变化。”采访最后陈西国自豪地说。
柳林乡党委书记乐星表示,村史馆是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马庄村史馆通过老物件、老照片、老故事,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发挥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作用,把党员群众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团结到乡村振兴中来,让村史馆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红色桥头堡”。
大图为村史馆一角;小图为熊永忠向记者介绍村民捐赠的老物件。
本报记者 周涛 摄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