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天地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金枝玉叶”铺就乡村振兴路


——探访“灵山古艾”的“成长”历程

□本报记者 周涛 袁野

传承千年的艾文化,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端午节即将来临,位于罗山县龟山湖休闲度假区游客中心的“灵山古艾”产品展示厅门前,呈现一派忙碌场景:工作人员有的在用石磨碾碎艾草,有的在卷艾绒,还有的在展厅里摆放着艾叶制品和灸疗产品。“节前我们为市民准备了一些艾条、艾炷以及香包,为市民们享受健康品质生活尽一份绵薄之力。”信阳市申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林斌笑着告诉记者。

艾灸,即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艾灸疗法就已颇为盛行。当前市场,艾绒制作技术几乎完全失去了古法制绒的影子,传统古法制绒技艺几近失传,传统技艺亟待传承和保护。“大多厂家为提高效益都采用大型机械粉碎的方式,虽然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产品质量大打折扣。我们就是要将传统石碾制绒的古法工艺进行复原,种高品质的药材,做有文化内涵的产品。”熊林斌说。

据介绍,熊林斌是土生土长的潘新镇岳城村人,曾在罗山县陶瓷厂、信阳冠旗科教设备有限公司工作,也干过个体经营,后在外承包工程,二十多年在外打拼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金。当看到家乡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大量荒山荒地闲置,熊林斌心想:何不把这些闲置地利用起来,为家乡做点贡献?

2017年,熊林斌带领本村的几个村民先后去南阳、安阳、安徽、湖北等地进行考察,最后决定以艾草为突破口、以野菊花、栀子、桔梗、猫爪草等道地中药材为牵引,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年3月,信阳市申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熊林斌以农民增收、群众致富为主线,一手抓“中药材保护开发利用”、不断延伸产业链,一手抓“药旅融合发展”、不断丰富经营业态,坚持三产融合发展道路,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药材好,药才好。本着这一理念,熊林斌带领村民们反复实验,终于选育出了艾草优良品种——灵山古艾1号。“艾草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所以自古艾草可入药、可食用、可养生。”熊林斌告诉记者,2011年4月,他们在灵山发现形态特征典型的艾变异植株,茎秆粗壮,叶片大而厚,植株中部叶羽状分裂顶端浅裂,顶生裂片先端渐尖,叶片边缘具不规则渐尖牙齿,叶背面灰色绒毛较密,株高150cm左右,根茎粗壮。于是,便选择野生艾植株根茎进行扩繁,优中选优。2018年至2021年先后在大别山艾主产区同步进行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及抗病抗旱性试验,最终选出。

2020年,“灵山古艾”商标成功注册,2021年正式通过河南省中药材品种鉴定。经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测定,灵山古艾1号挥发油、总黄酮、鞣质、出绒率、桉油精、龙脑等有效成分指标,均高于 2020 版《中国药典》规定。2022年11月,“灵山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申请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目前,“灵山艾”系列艾叶制品、灸疗产品、艾灸康养服务先后进驻县特色商业园区、龟山湖休闲度假区。

2017年以来,公司致力于艾草种植与加工、艾叶制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中药材种植与销售、艾灸及传统中医理疗研究与推广服务,培育打造“灵山古艾”道地中药材品牌,通过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引导农户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订单种植艾草,不断开发艾草产品、健全产业链条、拓展产品市场、塑造“灵山艾”品牌。

除了艾草的种植加工,熊林斌还深挖艾灸文化,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全面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在熊林斌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罗山县尤店乡尤店老街的灵山艾文化园。只见占地近7亩的文化园古朴中透着优雅,停车场、非遗文化长廊以及产品展示厅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已经投入使用的“艾之静”“艾之美”“艾之足”等功能房各具特色,坐落在一片花草树木茂盛的园子里。

据熊林斌介绍,公司现拥有灵山、岳城、鹊山、李桥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共计2000余亩,厂区占地约20亩,拥有年产3000吨艾草加工生产线一条,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公司现为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信阳市市级扶贫龙头企业、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灵山古艾’以现代人远离亚健康为使命,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绿色、传承、创新三产融合发展,助力‘美好生活看信阳 品质引领在罗山’的品牌塑造,以特色产业振兴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灵秀罗山,从‘艾’出发。”熊林斌自豪地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