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天地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红军医院战地情


□本报记者 李亚云 周涛 袁野

薄雾迷离,飞瀑传声,金刚台若隐若现。青松挺拔,红旗招展,里罗城红绿辉映。昨日,记者走进位于商城县东南隅、伏山乡最东部的里罗城村,在里罗城村党支部书记陈启鑫的带领下,过“红河”,走“红桥”,寻访深藏于里罗城村荷花池居民组的红军医院旧址。

“红河、红桥、红军无名烈士墓、血染木瓜树、红军井、红军医院遗址、红军群洞、将军石……里罗城的山山水水,都有红军的痕迹,因此又得名‘红军村’。”关于里罗城的红色故事,陈启鑫桩桩件件铭记于心。伴随着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一行人行至山坳处的里罗城红军医院旧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青石墙,斑驳的墙面上印刻着历史的痕迹。墙面上“红军医院遗址”六个鲜红的大字格外耀眼。青石墙下,红军井中,井水澄澈见底。立于红军井边的几个人物塑像再现了当时红军为救护伤员在井边洗血衣、洗绷带的场景。

红旗飘展、绿树迎风。陈启鑫的一席话将大家带回1929年的初夏——

那是在1929年5月6日,商城起义胜利后,建立了河南省第一支红军队伍——红十一军三十二师,各地农民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风起云涌,逐步开创了以商南为中心的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当年12月,红三十二师从余子店集结出发智取商城后,在县城成立了河南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商城县苏维埃政府,并在县城和汤家汇分别建立了红军医院,在金刚台、里罗城、何店等地相继设立红军医院分院。

里罗城红军医院即是由最初的红三十二师红军医院红星分院发展而来。红军医院选址在当地张氏宗族的“张氏祠堂”,共有70多间房屋。据史料记载,1930年年底之后,整编后的红一军二师四团医院就驻扎在这里,医院当时有军医20多人,用木板、桌子、竹簿等拼起了40多个床位。医院附近的群众大多是红军家属,大家自发前来帮忙,男子参加“运输队”和“担架队”,妇女参加“卫生队”,帮医院清洗血衣、纱布和被子等。部队转战各地受伤的伤员,都辗转送到这里救治。

“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医院缺医少药,很多重伤员伤重牺牲,部队和当地群众将他们就近安葬在与红军医院隔河相望的小山坡上,先后有30多名红军烈士被埋在了这里。”在陈启鑫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距离红军医院遗址不远处的烈士墓群前,纪念和缅怀先烈。

伫立在红军墓前,红军医院遗址上的山林中传来松涛阵阵,仿佛在向世人述说着英雄的往事。这是不能忘却、不敢忘却的记忆,在红军医院、红军井、红军烈士墓前,一代代人接续前来,观瞻纪念,敬献鲜花。红军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一往无前,为传递红色星火而前赴后继。

红军路蜿蜒坎坷,红军井清水长流。挥别里罗城,红军当年集结的小河畔,如今建起了一排排徽式别墅,白墙黛瓦倒影在溪水之上,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徐徐铺展在红绿辉映的景致之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