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彧
6月7日,2023年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大幕,1291万考生奔赴考场,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每年这个时候,全社会都会把目光聚焦到高考上,各地各部门推出各种举措,民间志愿团体参与其中,尽可能为高考让路,为考生提供帮助。高考是一项重大的升学考试,它决定着考生能否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高考更是一个青少年走向成年、离开家庭独自求学的开端,不论是备战高考时的日夜付出和坚持到底的信念感,还是在此后独立生活中经历的烦恼和成长,这对每个高考过来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也因此,人们希望每一个经历高考的人,都能顺利地度过这个关键时刻,这不仅出于一种善意,更是一种共情。
这种共情还体现在人们对于高考试题的关注。人们不仅关注到高考题目、题型的变化,也感受到围绕高考展开的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这种切身的感受,让每个过来人都始终觉得高考似乎并没有走远。
这种共情还体现在人们对于高考公平正义的维护。在人们心中,高考是公平公正的体现,正是因为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社会和大众才对高考保持高度认可和重视,莘莘学子才为之拼搏奋斗。
全民对高考的共同情感和期待,值得好好保护。为保证考试安全,多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对涉考犯罪“零容忍”。与此同时,近年来高考改革逐步推进,考试科目选择更加灵活、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不断强化、高考加分得到清理规范、招录方式不断完善……这些举措将在守护好高考公平公正底线的同时,推动形成更科学的选拔方式,帮助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不过,纵使全社会的目光聚焦于此,考生们也要放平心态,一切如常。期待每一位考生都能旗开得胜、如愿以偿,当然我们更希望社会建立起更多元的人才评价体系和价值观念,不管分数高低,每个考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归宿。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