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法治周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居民身边的“贴心人”


——访平桥公安分局平桥派出所社区民警苏水平

□本报记者 韩蕾

“白阿姨,最近家里怎么样,生活用品还有没有?要是需要啥,您说!”这是平桥公安分局平桥派出所社区民警苏水平每次到白奶奶家的开场白。

今年78岁的白奶奶是平桥街道辖区居民,儿子50多岁,残障人士,至今未婚。家里就靠低保和白奶奶卖菜的收入来维持生活。从入户走访了解到白奶奶家的情况后,苏水平始终牵挂着。不仅隔三岔五就来看望白奶奶,问问家里生活状况及两个人的身体情况,还会时不时送去米、面等生活必需品。

“家里还有一袋面没吃完呢。”5月28日上午,苏水平又来到白奶奶家,循例问问情况,白奶奶拉着苏水平的手,唠起了家常。“苏警官对我非常关心与照顾,帮了我们家好多忙,我真是感谢不尽呀!”白奶奶对记者说。

“老人家情况特殊,也没啥固定收入,我就时不时来看看,但我自己的力量太薄弱了,就通过平桥街道找到了社会力量来帮助老人家。老人家很感激,但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苏水平告诉记者。自2005年9月从部队转业至今,他已经在警察这个岗位上工作近18年,始终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扎根在基层。自从加入社区民警的队伍之后,他更是俯下身子,迈开步子,骑着警用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主动了解群众需求,成了居民身边的“贴心人”。

“我这电动车电瓶都换了五六次了。”苏水平说,“我所在的辖区属于城区,居民多,再加上周边有学校,租房的人多,所以流动人口也多。想要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让他们认可你,就要多入户、多走访、多聊天,才能拉近警民之间的距离。”

对待群众,苏水平始终心细如尘。群众有事打电话找他,他总是把电话先挂掉,然后用自己的手机给对方回过去。“打电话找我有事,肯定说的时间比较长,我给他们把电话回过去,也能帮群众节约点电话费。”钱的数目虽然不多,但苏水平的做法温暖了不少群众的心,让他也成了群众的“知心人”。有的居民就算没事,也会主动给他发短信、微信,唠唠家常。有的居民有心结、邻里关系紧张……苏水平会“对症下药”,坚持寻根究底、找原因、找出处,通过上门谈心、主动排查等方式,切实把问题消除在基层,让小事化解在萌芽状态。

“走街串巷,入户走访,宣传安全防范知识……现在这都是我的‘家务事儿’了。”采访最后,苏水平这样对记者说,“社区民警就是要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把老百姓当亲人,多沟通,多了解。只有这样大家的心才能靠得越来越近,平安和谐就会常驻我们身边。”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