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长喜
“今年我们村扩大了生态大米种植规模,改变了油葵种植策略,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一点问题没有。”昨日,谈到村集体经济发展时,新县泗店乡陆湾村党支部书记方贤文底气十足。
底气这样足的,并不只有陆湾村。“我们村光铁皮石斛园一项就能分红20多万元,还有艾蒿厂、苗圃场,产业兴旺势在必得。”该乡余河村党支部书记胡泽同样底气十足。仅过去半年,泗店乡村集体经济欣欣向荣的势头已经呈现出来:集体经济都在5万元以上。从2022年数据来看,集体经济20万元以上的村有7个,占比超过75%。
一个面积不到1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7万的山区小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底气来自哪儿?“来自我们的人才。”泗店乡党委书记杨祯给出了答案。
随着草莓季的结束,泗店乡邹河村罗成寨草莓园负责人杨仕凤终于可以歇口气了。这个草莓季,她通过销售草莓苗及鲜草莓采摘收入近120万元,为邹河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带动年务工2000人次,人均增收1.5万元。创业之初,杨仕凤从没想过会有现在的成绩。“这多亏了专家的支持。”2017年开始种植草莓时,杨仕凤就意识到人才和知识的重要性,她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副理事长、河南省草莓协会理事长周厚成,共同建立专家服务团队。几年来,团队共计破解技术难题73个,帮助引进“中莓华欣”等新品种8个,无土高架栽培、穴盘苗繁育技术等适用技术6项,成功带动了当地集体经济发展。
同草莓园一样,余河村铁皮石斛园规模的扩大,也归功于人才和科技的助力。乡土人才刘庆华通过与信阳师范学院教授袁正仿建立合作,打造了种植、生产、加工一体化铁皮石斛产业园,引进了育苗技术、细胞组织培养技术,研发石斛饮料、石斛茶、石斛酒等系列产品12个,使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2022年销售额400余万元,为余河村分红20余万元。
“乡土人才领办产业,科技人才服务产业,实用人才壮大集体经济。”为壮大集体经济,泗店乡目标明确、分类施策。泗店乡政府已与4名副教授、4名博士、13名硕士、58名省市县科技特派员建立合作关系,催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4个,有效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群众增收致富。与此同时,该乡还与新县职业高中合作,建设新县职业高中罗成寨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年培训群众1300余人、中职学生800余人,促进新兴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快速提升。
“人人技能傍身,家家生活富裕,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集体经济全面开花,泗店乡乡长罗雷打心眼里高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