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警惕小型病险水库“带病”运行


□戴先任

汛期将至,据媒体报道,为预防发生极端洪涝灾害,应急管理部、水利部派出工作组,重点就病险水库运行情况开展监督。本次督导工作对于防范水库洪灾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在工作落实中还应加大对小型水库的重视,让其能在“保值”同时达到“减害”之效。

一方面,要扩大建设资金来源,在开发中整修病险水库。虽然近年来我国对近7.2万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但仍有9385座小型病险水库“带病”运行,亟需尽快补强短板。鉴于这项工作面广量大,对建设资金量还有较大要求,因此在政府“输血”的同时,还有必要加大社会资本投入,多措并举地探索开发性保护工程。比如,自然条件好的水库可以纳入旅游开发项目,通过外界“输血”来实现良性运转。

与此同时,还应在小型水库配备齐全的防护措施、抢险设备和人员队伍等,从源头处堵住风险隐患。首先,考虑到小型水库的“减害”基础薄弱,应在加固过程中强化坝顶、坝坡防护等主体工程,同时对附近的交通、照明等辅助设施加以完善,形成一整套能防范、能应急的“物防”网络。其次,还应加紧配备人员队伍,在特殊时期发挥安全巡查功能。可以说,小型病险水库能否安全度汛,考验着人员队伍应急抢险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有关部门应提前统筹好人员队伍在汛期的轮守值班,并做好应急防汛的技能培训,形成能提前预判风险和及时堵住危害的“人防”关口。总之,为了让病险水库安全度汛,需各级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多措并举地拧紧责任链条,给病险水库“祛病排险”。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