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铁成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党委以争当优秀社区民警、优秀社区辅警“双争”活动为载体,主动探索,创新实践,在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扛旗出彩,助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初步形成了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良好局面。
就如何让社区民辅警专心专职扎根社区、躬耕基层,切实解决基础工作薄弱、群众工作缺失等问题,市公安局党委立足信阳实际,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推出3项中心工作,即以开展“双争”活动为抓手,使基层基础工作更牢;以“砺刃”行动为牵引,让打击质效更优;以考勤考绩“双考”为抓手,使公安机关形象更好。
强化保障,规范运作,确保“双争”活动走深走实
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市公安局成立由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磊任组长的“双争”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委成员分包责任制,市县公安机关每名党委成员至少确定一个社区作为联系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警务工作跟着民意走、社区民辅警围着群众需求转的格局。
警力下沉,聚焦主业。市公安局出台了《信阳市公安局关于机关民警下沉基层社区实践锻炼工作意见》。市公安局机关民警、分县局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等踊跃报名,全市已有114名机关民警下沉社区,全市3565个村和社区共有民警952人、辅警2216人、警务助理891人,实现了“一村(格)一警”全覆盖。严格落实“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工作机制,明确要求各县区公安机关、各业务警种不得向派出所下达打击、破案考核指标,不得抽调社区民警离开社区参加各类专项工作和非警务活动,将“派出所主防”重心放在辖区防范管理上,让社区民辅警能够解放开“双手”专司其职,实现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转变。
保障到位,严格奖惩。今年以来,各县区财政拨付专项资金,改新建警务室、警务工作站347个,为社区民辅警采购1000余辆电动自行车,并为基层社区民警配发了社区警务工作包,印发了《社区民警操作规范》手册、出台了《全市公安机关“争当优秀社区民警、争当优秀社区辅警”活动评定细则》,形成分县局月考、市局季复核、即时申报、一票否决的考评体系,对考核出的优秀社区民警凡符合条件的及时晋升职级,让社区民辅警“政治上有前途、经济上得实惠、精神上受激励”。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已有5名社区民警荣获个人三等功、20名记个人嘉奖,10名辅警记四级嘉奖,113名社区民警受到全市通报表扬。
紧扣主责,担当作为,全力做实做强基层基础工作
市公安局党委始终传导“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宁吃防范苦、不贪破案功”的理念,让社区民辅警一心一意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做到“零距离服务群众,全时空守护平安”。
广大社区民辅警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谈心,真正打通做群众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密切了警民关系;坚持关口前移、源头防范,小纠纷及时调处,小隐患及时清除,小案件及时侦破,尽最大努力让风险在第一线化解、矛盾在最末端解决、共识在最基层凝聚,以“精治理”“微治理”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坚持“三零”平安创建、“五星”村(社区)党支部创建活动有机结合,完善公安警格和社会网格深度嵌套机制、相邻警务联勤协作机制,打造涵盖辅警、警务助理和网格员、志愿者、物业、保安员等群防群治力量的社区警务团队、义警等组织300余支,提升了公安机关参与基层治理能力水平。
今年以来,全市社区民辅警共采录基础信息177802条,发放警民联系卡8500余张,救助群众40人次,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4000余件,组织开展治安防范300余次,见面劝阻为受骗群众电诈止损200余万元,成功调解化解矛盾纠纷800余起,处置各类预警信息213条、摸排案件线索1165条、通过群众主动提供线索侦破案件98起。
“双争”活动已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机融合,第一季度138名优秀社区民警中党员占比93%以上,社区民辅警探索出一大批好经验、好做法,全市有效警情同比下降20.4%,群众求助下降13.8%,传统盗抢骗等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41.44%,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
市公安局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深化“一村(格)一警”战略,进一步夯实公安工作和社会稳定根基,为促进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美好生活看信阳”名片、奋力实现“两个更好”贡献公安力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