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 车)近年来,市林茶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全面推进林业工作,加速林业高质量发展,国土绿化任务超额完成。2022年以来,全市共完成营造林119.9万亩,参加植树834.63万人次,种植美国红枫、落羽杉、银杏等4058.62万株。完成淮河生态廊道建设5.07万亩,完成乡村绿化7.76万亩。成功申报浉河区、光山县、商城县、息县4个县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国有新县林场获得“2022年中国林场协会十佳林场”称号,新县在全省林长制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林业资源管护展现新力度。在全省率先推行林长制,建立“三单二函”机制以及“林长+公安局长”“林长+检察长”“林长+法院院长”“林长+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全面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积极开展“2022清风行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湿地保护法”等系列宣传活动。完成2022年度林草湿地调查监测,实现国土“三调”一个底版、自然资源“一张图”。全市审批发放采伐证2638份,采伐蓄积26.69万立方米,占年限额的32.94%。全市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低于省3.6‰的指标。做好早期火情处置,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省0.9‰要求。积极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选聘生态护林员5543人,生态护林员年均补助收入7041.31元,管护林地面积274万亩。
林业产业发展凸显成效。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去年以来,完成油茶新造林28.51万亩,低改19.08万亩。全市油茶鲜果产量22.04万吨,茶油产量1.34万吨,综合产值32.48亿元。大力实施“14111”工程,建成市级万亩“三产融合”产业化示范园14个,千亩油茶种植示范基地98个,100亩以上规模化种植基地1157个。建设“6+2”科研平台,河南省油茶绿色深加工中试基地正式获批。联兴公司与科研院所联合研发的高纯度茶皂素和二酯油衍生品即将上市。打造数字化平台,制定信阳山茶油团体标准,推动新“三品一标”建设。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
争资跑项效果明显。2022年争取到各级林业资金10.6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7.76亿元,省级财政投资2.88亿元。申报2023年度中央和省级财政林业项目112个,总投资1.55亿元。信阳市淮河上游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首次落地信阳,项目总投资3.06亿元,目前已下达中央资金2亿元。成功申报信阳市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5793.4万元。积极与中林集团、中交疏浚公司等大型企业开展交流合作。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水平,27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两日办结。推广中介超市,入驻中介服务机构20家。建立领导包联服务企业机制,每个领导班子成员包联1至2家企业。积极争取使用林地限额,办结了信随高速、浉河三期水环境综合治理、信阳大别山职教新城等重点项目使用林地手续。共审核上报省林业局审批征占用林地82宗,市级审批临时占地14件,县区级审批临时和直接服务项目占用林地33宗。
林业改革不断深化。不断深化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出台林权流转管理办法,集体林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率达到100%。浉河区、光山县获批全省林地经营权流转交易试点。在光山县探索林业信用担保抵押贷款模式、浉河区创新林权货款融资模式,量身开展金融融资服务。光山县获批创建“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县。积极开展商城县黄柏山林场全国森林经营重点试点工作,大力推广“三砍三留”抚育法。
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建成唐守正、吴义强两个林业院士工作站,1个中原学者工作站、3个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与河南大学共建的信阳生态研究院正式落户我市。鸡公山国家级森林生态观测站实现国家林草局科技司指定的森林生态要素全指标观测。先后示范推广油茶“长林”系列以及长山核桃、红栎等林木良种60多个,累计建立良种示范基地2.25万亩,辐射推广7.5万亩。培育油茶、杉木、檫木等优质苗木611.7万株。省级油茶绿色深加工中试基地成功落户信阳,河南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南湾、鸡公山等6个站点相继挂牌,北京林业大学教学实习基地在鸡公山保护区顺利落成。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