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 斌 通讯员 鲍 铎 文
为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自全市城乡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息县夏庄镇提升站位强认识,凝心聚力广动员,强化作风出铁腕,迅速推动各项整治工作落实落细,开启了人居环境整治的美好新篇章。
上下联动整治
党委牵头“起调子”。该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第一副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村党组织书记和镇直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专项整治方案,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整治配套机制,定期有针对性地对村里开展督导指导,层层压实责任,统筹推进目标。
党员宣传“造声势”。该镇将人居环境整治同县“双创”工作相结合,组织辖区党员成立16个流动宣传队,积极开展“敲门行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印发《致全镇人民群众人居环境整治的一封信》1.66万余份,悬挂宣传条幅190余条,走访农户6120余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76份,切实让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纸上”走进群众“心里”。
干群联动“唱和声”。该镇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跟我干”行动,从机关单位到农家小院、从国省干道到背街小巷,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整治一线。截至目前,全镇出动机械6500余次,清理乱堆乱放1490余处,清理河道沟渠近32公里,拆除旱厕450余个、整治黑臭水体30余处,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整治氛围。
细化压实职责
片区作战,扫除模糊边界。该镇按照地缘特点,将全镇16个行政村划分为4个片区,分别由镇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镇纪委书记、镇组织委员担任片区长,配齐16个村级责任组长,建立健全“片区长具体抓,责任组长抓具体,村两委协同配合”工作制度,有效解决边界、交界处责任划分问题,让人居环境整治“主战场”更明晰、边界角落“不掉队”。
包联到人,明确责任归属。该镇围绕整治任务,制定《夏庄镇人居环境整治任务清单》,确保靶向定责、精准到人。落实责任组长包村、村干部包组、保洁人员包块、党员包群众、群众包自己,推动集镇商户(农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以“自治”推动“共治”,推动全镇人居环境整治良性循环。
网格管理,全面整治盲点。该镇结合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坚持以网格化管理为切入口,确立了“37条重点街道+224个网格”的治理格局,配齐“网格员+保洁员+公益性岗位人员”行动单元,重点整治残垣断壁、乱排乱放等沉疴顽疾,兼顾日常维护保持,切实让“小网格”汇聚成治理“大格局”。
选树标兵,激发整治热情。该镇强化示范引领作用,采取“日检查、周排名、月评比”机制,由镇党委书记带队开展观摩活动,推动学习交流并授“红黑旗”,让干好的有奖励、干差的受惩罚。同时,结合“三星文明户”“五美庭院”等评选活动,选出“三星文明户”100余户、“五美庭院”320余户,充分激发全镇居民比干净、比有序、比优美的整治热情。
巡查整改,落实监督长效。该镇成立4个人居环境整治巡查小组,对照整治标准,开展自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并反馈到村进行整改;对不能短时间解决的设置“时间表”,组织“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同时,加大对拒不整改、整改反弹的商户和个人的曝光力度,切实让整治有效果、可持续、能保持。
提升集镇颜值
该镇在镇中心区域打造“整治示范圈”。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聚焦国道106、省道335大力开展“大动脉”整治提升工程,及时清除广告围挡、飞绳乱线等3150余处,栽种各类苗木3.8万余棵,让公路线变风景线。同时,做好背街小巷治理,在处理好整治问题的同时,绘制文化墙20余处、安装太阳能灯150余盏,修复路灯200余盏,划定停车位2300余个,因地制宜建设5处街巷口袋游园,让背街小巷更有秩序、更有生气。
建设特色游园,打造“文化休闲圈”。该镇坚持花小钱办好事,收集废旧砖头铺设人行步道18028米,改造利用880个旧轮胎作为特色路沿石等装饰物,投资近10万元安装照明、健身设施,高标准建设9处极具乡村特色的小游园,并持续提升改造村级文化广场、农家书屋,让各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有外在颜值,更有内涵气质。
下一步,夏庄镇将坚持围绕“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的综合整治目标,继续强化宣传引导,做好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深挖创新模式,确保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长治长效。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