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新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农家小书屋 文化“大粮仓”


□本报记者 殷 英

“我是个养羊户,家门口的农家书屋真的太好了,我一有空闲就来看看书,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对我养羊有很大帮助。”昨日,光山县砖桥镇彭冲村村民张元友说。

走进彭冲村农家书屋,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书香气息,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书籍,三三两两的村民围着书桌读书,安静有序。书屋管理员介绍,自从村里有了“农家书屋”,村民们闲暇时都会来这里看书,这块“小阵地”成了群众长知识、学技术的“大课堂”,让群众既打发了时间,又充实了自己。

为适应群众多方面需求,彭冲村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不断丰富书籍种类,特别是增加一些图文结合、简单易懂且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书籍,激发群众阅读兴趣,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在图书分类、编目、登记、上架、借阅和保管等方面,严格按要求规范操作,切实管好、护好、用好农家书屋。

现在的彭冲村农家书屋室外雅观别致,室内整洁明亮,一排排图书分门别类,整齐划一,各类设备器材配套齐全,既能满足村民日常阅读需要,也能满足村民视听观看的需求,已成为村民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农业技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屋于近日荣获“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最美农家书屋”称号,成为我市唯一上榜的最美农家书屋。

“我们把农家书屋建到村组,大家在农家书屋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尊老爱幼的美德,学习种植和养殖技术,不仅‘口袋’越来越鼓,‘脑袋’也越来越富。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建设投入,不断丰富服务内容,着力将农家书屋打造成群众获取知识的‘信息港’和日常生活的‘充电站’。”该村村干部告诉记者。

如今,在彭冲村,通过农家书屋“充电”的人越来越多,农家书屋日益成为当地群众不可或缺的“文化粮仓”,更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