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 征
“五一”期间,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我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光山县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示范县区;罗山县入选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发展示范县。
此前,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财政厅公布了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名单、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发展示范县名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做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示范县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原则,增强传统村落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形成当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经验和模式。
信阳,地处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和鄂豫皖交界地带,是我国南北地理、气候过渡带和豫楚文化融合区,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商周、春秋、战国以来,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此交汇交融,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豫风楚韵”。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信阳多元的建筑文化,创造了具有豫南特色的民居建筑和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一大批历史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2012年以来,我市不断完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录体系建设,实现“应查尽查、应报尽报、应保尽保、应纳尽纳”,全市有34个村庄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128个村庄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名录、169个村庄入选市级传统村落名录。不仅如此,22个中国传统村落获得中央财政支持,36个河南省传统村落获得省级财政支持,累计获得补助资金逾亿元。2020年,信阳市被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列为全省唯一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市;新县、光山县分别入选2022年、2023年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罗山县入选2023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省级财政支持县。
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多年来,我市坚守“保护发展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初心,率先开展传统村落保护立法,出台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信阳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并结合实际将具备红色资源条件的村落列入传统村落,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施意见》《信阳市传统村落警示和退出暂行规定》《信阳市传统村落保护负面清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细化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任务,完善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社会各界的保护发展意识。
强化宣传推介,完善展示平台,展示保护发展价值。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编辑出版了《信阳市传统村落名录》,系统介绍信阳传统村落的基本信息,展示我市传统村落保护风采。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纪录片和建设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为契机,大力推介我市传统村落。扎实推进全市34个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完善传统村落展示平台,集中展现我市优秀的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特色。
坚持规划先导,加强业务指导,编制保护发展体系。根据保护名录编制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规划,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聘请专家、学者和乡土能人参与规划审查,结合生产生活、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居民收入等实际需求,科学确定保护对象、保护措施和保护范围,编制完善的保护发展规划体系。成立全市资源共享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库,为重大事项决策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借助高校、院所等平台,为全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建设开展课题研究。
探索多元利用,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我市通过盘活传统村落各类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保护与发展良性互促机制。同时,依托传统村落生态、文化等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康养、文旅、文创等产业,促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传统村落在保留原有魅力的同时焕发出新的活力。
5月5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同志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开展以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县区进行申报,争取上级有关财政补助资金,指导县区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确保我市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不断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综合能力。抓紧完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编印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以传统村落为节点,连点串线成片确定保护利用实施区域,明确区域内村落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时序,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绿色生态、田园风光等特色资源优势,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布局,实现生活设施便利化、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激发村民参与保护利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传统村落内生发展动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形成当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经验和模式。
下一步,该局将继续加强对光山县、罗山县、新县的业务指导,完善制定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编制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方案和保护利用规划,切实抓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建设,全面保护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发展好。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