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俊杰
近日,记者在光山县孙铁铺镇江湾村久世兴帮扶车间看见,数十台机床整齐排列着,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筛板、喷涂、金属加工等各条生产线忙而有序。
“在外地生意稳定后,我就一直想着如何回馈家乡,正好听闻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开办帮扶车间,我就义无反顾回到江湾村建厂,带动乡邻就近就业。”光山县久世兴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负责人江世富说,2017年,在孙铁铺镇政府的号召下,自己在家乡投资2700余万元建立扶贫车间,优先聘用脱贫群众和监测户。
“我在厂里已经工作5年了,每个月可以挣四五千,厂里还给我们免费提供食宿。因为离家近,可以照顾好妻儿,现在我家还盖上两层的新房呢。”家住江湾村的脱贫户金作理为照顾多病的妻子和残疾的儿子,以前在镇上打零工来维持正常的生活,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让全家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有序推进,孙铁铺镇坚持就业优先导向,积极推进帮扶车间建设和发展,切实发挥帮扶车间的带动作用,鼓励帮扶车间扩大就业容量,稳妥解决辖区群众就业难、培训难等问题,逐步把就业帮扶车间建成“发展车间”“致富车间”,帮助更多“走不出去”的脱贫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截至目前,先后已有500余名群众通过久世兴帮扶车间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4万余元,基本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为孙铁铺镇辖区群众促就业、稳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为提升个人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孙铁铺镇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的号召,积极组织车间员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后可以调任至车间其他部门,薪资待遇得到显著提升。“多亏了政府对我们进行培训指导,通过设计培训后,我现在到扶贫车间设计部工作,月薪增加到了6000元,比以前高了不少呢。”扶贫车间员工张鑫对长期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赞不绝口。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就业帮扶政策,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全力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工作,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孙铁铺镇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