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防胡镇:美好生活入画来


□蔡振宝

全国重点镇、省级卫生乡镇……位于淮滨县西北部的防胡镇,不久前又斩获信阳市人居环境先锋奖。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为达此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镇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大民心工程,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细化工作决策部署,探索一套工作机制、抓住“两个群体”、实行“三步战略”、组建“四支队伍”、突出“五个抓手”,下足功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逐步实现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打造工作机制,扛稳整治责任

建强组织。该镇成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强化组织保障;推行人居环境治理“1+1+1”模式,每村明确1名副职,每个村民组明确1名小组长,每个路段明确1名保洁员,形成“1+16+231”的工作格局,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齐心协力抓整治。

优化管理。该镇压缩单位范围,实行“扁平化”管理,在镇级层面,将16个村压缩为东、中、西三个片区,3名班子成员任片区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包村干部任副组长,负责指导片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村级层面,将16个村划分为231个小网格,明确专职网格员,将治安巡逻和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督促农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对标观摩。该镇对照市、县标准,组织开展“美好人居奖”评选活动,16个村64个村民组参与评选,结果运用实行“2+2”模式,即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镇村干部实绩“双挂钩”、与村级经费“双关联”,先进村民组在广播喇叭中通报表扬,落后村民组的村支部书记和分管副职在大会上表态发言。

抓住“两个群体”,提高环境意识

抓住党员干部这个群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该镇落实“13710”工作法,实行“三会跟进”制度,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高位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镇、村干部坚持“5+2”“白+黑”,70名镇机关干部、338名村组干部全天候奋战在一线;推行“支部吹哨,党员报到”和路(段)长制,党员干部带头干,村“两委”干部中有16名带头拆除自家中的违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大员上前线、主官扛主责、干群齐参与的生动局面。

抓住广大群众这个群体,激发内生动力。该镇成立宣传小分队17个,组建美好生活服务队231个,做到组组有队伍,户户有人管,实现全域覆盖;包村班子成员到联系村召开座谈会,动员群众参与;镇人居办每天广播通报音频,具体到人到事,让干得好的受到表扬,干得差的红脸出汗。打造示范样板,培育群众的家园观、归属感和自豪感。例如,蔡坡村赵东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效果较好,其余15个村组织群众代表到该组观摩学习,激发内生动力,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

实行“三步战略”,拓展工作成效

以点带面。该镇重点打造蔡坡村赵东组、大黄庄村黄西组等为示范点,总结工作经验并向其他村推广。其他村同样选取两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民组进行重点打造,中心开花,然后向本村其他村民组延伸。

串点成线。在第一批人居环境示范村的带动下,该镇又对重点村进行全域塑造,在东、中、西三大片区都有示范亮点。践行“三点一线”工作思路,在打造示范村民组的同时,每村打造一条示范线路和2个小游园,达到点、线有机衔接。

连线成片。在三大片区齐头并进的基础上,该镇适时提出在全镇范围内对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全域推进,通过片区月观摩、全镇季度观摩进行调度,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组建“四支队伍”,激发整体动能

成立党员先锋队。该镇发挥村“两委”成员、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16支党员先锋队,共有389名党员参与,带头创建“三星”文明户,带领广大群众冲在一线、干在一线,带领群众建设美丽家园。

成立志愿服务队。该镇邀请老党员、老教师等“五老”人员和乡贤人士参与卫生监督,引导他们发挥余热。将卫生意识强、主动性高的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组织起来,成立志愿宣传小分队,积极动员群众。利用大学生放假时机,鼓励争当志愿者,参与街道秩序维护、清除小广告等志愿活动,累计开展志愿活动16次,共有155名志愿者参与,表彰优秀志愿者20名,彰显新时代青春力量。

成立整治突击队。该镇结合公益性岗位开发,以脱贫户、监测户为主体,从663名公益性岗位及保洁员中挑选责任心强、身体素质好的群众,打造环境卫生突击尖兵,主要负责精品线路打造,对表现好的给予通报奖励、表现差的进行末位淘汰,充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成立卫生监督队。该镇从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推选16名威望高、素质高的人员组成“两代表一委员”卫生监督队,定期邀请他们组团到各村对人居环境进行检查督导,反馈问题均建立台账,限期整改销号,对于反复出现不整改的将按照问题个数扣除相应村级经费。

用足“五个抓手”,统筹推进整治

抓规划、明思路。该镇调整成立村镇规划建设委员会,国土、村建、执法大队等职能部门融入,统一规划、审批、管理农村建房,统一样式。同时,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确保农民刚性自建房整齐美观。对于样板村民组的打造,充分征求村党支部书记和乡贤意见,因地制宜,挖掘民俗文化,努力做到“一村一品”。

抓宣传、浓氛围。该镇构建“网、端、微、屏”立体宣传矩阵,录制通俗易懂的宣传音频6条,刷写墙体标语121块,制作写真板面125块,印发一封信1.5万份;制作宣传小红旗2000个,营造铺天盖地的整治氛围;组织107名村“两委”成员、48名驻村工作队员和550名帮扶责任人入户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发放“清洁家园·爱我家乡”捐款倡议书,动员群众开展捐款、捐工、捐物“三捐”活动,调动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累计捐工3.5万人次、捐款95万元。

抓整治、促提升。该镇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拆违和街道整治,主街区划分4个片区,每个片区明确1名班子成员带队,紧盯店外经营和占道经营,用“长牙齿”的措施规范街道秩序。在拆违攻坚上,该镇以省道336、防张路为整治重点,整合镇综合执法大队、派出所、市场监管所等执法力量,成立一支49人组成的攻坚组,雷霆出击拆除沿线54处违章建筑,拆除临时构筑物107处,清除残垣断壁76处。

抓投入、严保障。人、财、物的有效投入是做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必要条件,该镇投资600万元的污水管网和小型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日处理量达200立方米;投资1.3亿元的高标准良田项目已完成,提升改造7万亩耕地,修通水渠75公里,生态化处理30公里;投入360万元在防张路、防三路等主干路安装路灯1200余盏;投入100余万元购买垃圾转运车27辆、垃圾桶1000个,保障垃圾日产日清;总投资2.8亿元的幸福河乡村旅游示范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北岸道路硬化已基本完成,河道清淤7公里,“一塘一池一景”的目标正在实现。

抓管护、保长效。该镇制定《防胡镇关于开展“美好生活看防胡、争创三星文明户”实施方案》,推行积分制,积分可兑换日常用品;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悬挂公示牌;对于拆旧的区域见空插绿,栽植7万株落羽衫,实现国土绿化与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制定村庄、路域绿化方案,推行“一宅变四园”措施,每村培育5000至10000株红叶石楠幼苗,建设“绿色银行”,累计育植红叶石楠18万株。

美轮美奂防胡地,艾草氤氲入梦来。该镇党委书记张其勇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以“两山”理论为指引,坚持“赶”的决心 、“超”的雄心,补齐短板、补足弱项、释放潜力,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冲出“洼地”、走到“平地”、攀上“高地”,让“看得见炊烟,闻得见草香,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