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胡 蝶)今年以来,平桥区平西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的“建设一个中心、建强‘五星’支部、实现四个融合、打造N个品牌”的“154N工作法”,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建设“一个中心”,筑牢红色堡垒。该街道按照“15分钟便民服务圈”要求,以强化基层党建、突出服务功能、方便群众办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目标,整合辖区资源,利用现有公共设施、活动阵地、闲置场地等,结合实际合理完善社区“两站两室”阵地。同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便于群众集中办理各项业务,推动为民办事不出社区;依托“法律咨询窗口”“老年大学”“城市书屋”等阵地,促进社会治理更加高效、便民服务更加广泛和丰富。目前,共组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反诈骗宣传、法律咨询、免费体检等志愿活动60余次。
建强“五星”支部,凝聚发展合力。该街道建立沟通、会商、推进机制,以“每周一汇报、每月一总结”定期组织联席会议,督促包社区科级干部和创建责任部门,按照职责推动工作,以整体合力推进“三星”支部成片、“四星”支部增加、“五星”支部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同时,把创建“五星”支部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打造亮点工程,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不断推动基层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提升。
实现四个融合,深化服务内涵。该街道推进组织覆盖融合,实行“支部”建在网格上,建立“社区党总支—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建网格体系,健全“网格吹哨、党员报到”机制。把“党性强、党务熟、群众影响力高”的党员推选为党小组长,把“作风优、家风正、热心公益”的党员家庭推选为“党员中心户”,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网格治理效能。推进网格要素融合,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 “社区党组织+业主+X代表(物业公司、综合执法、人民调解、公安、司法、社会组织、五老人员)”协商共治模式,形成“工作联动、问题联治、文明联创、资源共享、事务共商”机制,凝聚为民服务智力,汇聚网格治理合力;推进创新资源融合,以“支部联支部”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难题共商、活动共办”的共驻共建机制,强化党员服务认领,合理设置服务岗位和服务项目,组织报到党员认领履职,参与社区共治共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目前,7个联建支部认领了政策法规宣传岗、文明新风践行岗、敬老帮困助残岗、在职党员先锋岗等11个岗位,组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推进党群关系融合,通过网格化社会治理,织就一张“民情网”,各类信息底数清、情况明,网格服务更接地气,信息来源更加多元,情况掌握更加全面。网格员与居民群众成为朋友,实现居民“有话跟我说、有事找我办、有难找我帮”的局面。
此外,该街道打造N个品牌,强化示范带动,依托日间照料中心,整合辖区餐饮资源,结对帮扶辖区高龄、空巢老人,打造“爱心食堂”,每月定期邀请厨师在社区食堂免费做爱心午餐,让老人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有温度的服务供给,把服务真正落地见效;依托“微心愿”征集认领平台,累计征集就业、法律援助、留守儿童援助等“微心愿”45个,动员广大在职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扎实开展“党员进社区,点亮微心愿”活动,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定期开展党员“政治生日”会实践活动,七一前夕,邀请“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代表为全体党员讲述红色革命故事,赓续红色基因。在人多密集处建立红色爱心驿站,室内配备雨伞、沙发、饮水机、充电装置、便民药箱,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