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勇
通 讯 员 薛建强 韩 涛 文/图
“上淮锦绣黄桃,是我们引进的优良品种,桃树矮、挂果早、产量高。同时,由于我们采用无公害种植,桃子的味道好、品质优良,所以价格也高,是村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四月的淮河岸绿水清,品一口上淮古旱茶,河南上淮农垦负责人许朝林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的四季青果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早春三月,大片的桃花、杏花把果园装扮得分外美丽,姹紫嫣红的花花草草连绵起伏、香气扑鼻,游客三三两两尽情徜徉在花海里,或用自己钟爱的方式感受着浓郁的花香,呼吸着雨后新鲜的空气,或驻足拍照,留住满园春色。
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河南上淮农垦在平桥区胡店乡北部的淮河金龙湾南岸流转土地13000余亩,建立生态循环高效生态农业园区,致力打造集农业体验、田园度假、旅游休闲、健身养生为主要功能的大型田园综合体和康养小镇。上淮农垦秉承“顺天应人”的核心理念,把“推动农村进步,带动区域脱贫”作为追求,在实践中探索新的产业融合模式,以“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为奋斗目标,在乡村振兴中肩负起开路先锋。
近年来,平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特色为抓手,以助农增收为目标,大力扶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生产基地,区域化产业布局初步形成。全区种植水稻面积53.4万亩,小麦面积55万亩,花生面积32万亩,蔬菜面积22万亩、茶叶面积11.6万亩、优质红薯3万亩、中药材基地2.5万亩,生猪饲养量180万头,水面养殖达10万亩。全区拥有省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市级以上示范社70家,“信南源”“泰禾金丰”“艾尔康”“马妈妈”等一批农业品牌效益初显。按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模式,着力构建“种、养、加”全链条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助推器。
走进位于明港镇邹庄村的信阳港丰蛋品公司厂区,只听见生产车间里机器传输带转个不停,工人们精心挑选鸡蛋,上浆、焖制、晾晒,一片繁忙的景象。港丰蛋品采用新型模式工艺,无铅、无添加剂,纯天然的制作方式,变蛋蛋清清澈透亮,蛋黄色泽金黄,口感鲜滑爽口,每天生产10万枚仍供不应求。
“每天可加工松花蛋10万枚,年销售额达一千多万元,并稳定为周边群众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下一步,我准备延长产业链,做一些月饼、蛋糕、曲奇之类的蛋制品,生产线建好后,能多吸收30多人就业。”公司负责人赵恒说。
出生于1985年的赵恒是平桥区明港镇人,2015年回乡投资500多万元,建起了信阳港丰蛋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他一直努力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及老人和贫困群体,先后多次到明港新集村、邹庄村、段湾村看望留守儿童,为孩子们送去学习图书和文具,为70周岁以上老人赠送食品3万余元。
同样位于平桥区明港镇的信阳艾尔康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信阳中药特产——艾草系列生产和科研,形成了从艾草种植到生产、加工、储备、研发、销售完整产业链条。走进明港镇清淮新村艾尔康实业有限公司艾草加工车间,一股浓郁的艾香扑面而来,只见仓库里打捆机打包好的艾草垛堆成了山,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操作机器制作艾绒、艾条、艾柱等订单产品,一派繁忙的景象。
艾草作为一种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其特有的药食保健功能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市场产品需求极为广阔。30年的时间积淀,一个乡村中草药收购点成长为初具规模的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倾注了公司董事长吕其运对艾草产业的热爱和执着,也见证了艾尔康公司从一个小作坊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历程。吕其运和艾尔康公司知恩感恩,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公司所在地明港镇清淮村是移民迁建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0户,均优先被吸纳在公司就业,每户年增收近3万元以上。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平桥区始终把乡村产业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做优做强乡村产业、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激活了乡村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内生动力。
在平昌关镇马妈妈农场的西红柿温室大棚里,阵阵番茄的香甜扑鼻而来。现在已经到了西红柿的采摘期,一排排西红柿藤蔓沿着牵引线向上攀爬,一眼望去,黄蕊和绿叶交相呼应,红果和绿果相互映衬,景色美不胜收。
马妈妈农场位于平昌关镇胡寨村,农场建设有超过20000平方米无土栽培蔬菜种植大棚和鱼菜共生观光采摘大棚,并有高标准稻虾稻蟹共作600亩,藕虾藕蟹共作700亩,再生稻350亩。在基层党建的引领下,该农场已从传统农业转型为现代农业,发展成把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结合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
2012年,马妈妈农场负责人马超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农业的挚爱,放弃了上海年薪50万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乡成立了“马妈妈农场”,开始了农村创业之路。经过十年的发展,马妈妈农场的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研学旅游开展得如火如荼,并进一步注册了“六斤二两的爱”虾稻米和“妈妈莲”莲藕商标,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事业有成时,马超不忘乡里乡亲,他在马妈妈农场的基础上成立了“金实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方式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效益分红,农场常年雇佣周边闲散劳动力200达余人。
“我家里还有孙子、孙女需要带,不方便外出找工作。以前闲了无非就是打打牌、聊聊天,如今在村里的药材种植合作社干点除草、打药、浇水的活,不出远门,一年下来的花销钱都有了。”邢集镇罗楼村55岁的村民李广发满脸喜悦地说。
罗楼村曾是平桥区西北最偏远的省级贫困山区,近年来在返乡创业人士马晓辉的带领下,成立了河南润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领群众流转荒山造林,形成了种植面积1000余亩、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规模。本着植树造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为导向,该公司将“扩药、兴林、带种植、强劳务”作为产业发展思路,主要以种植林药为主,发展了苍术300亩、黄精300亩、迷迭香300亩、花椒300亩、泡桐500亩、皂角树100亩、药栀子花树50亩,所种植的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价格稳定,公司与龙头企业签订保底回收合同,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
自2016年以来,在平桥区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马晓辉依托润辉公司成立互助合作社带动邢集镇贫困户344户,户均增收3600元以上,在“贫困户优先务工、就近用工”措施的实施下,附近村民每年在合作社务工达5000余人次。
“现在正是采茶的好时节,太平山毛尖芽头饱满,外观好,品质高,我一天能打三斤多青叶,采茶工钱当天结算,我就住在茶场边上,不出远门就能挣钱。”五里店办事处佛山村村民张广发肩挎茶篮,穿梭在茶树中间,边采茶边说。
在佛山村太平山脚下,太平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依次建起茶技推广楼、茶叶炒制车间、成品茶冷库,远远望去,茶树栽在小山包上,每个小山包都被一梯梯的茶树覆盖着,绿油油的一片,像是在绿色的海洋里畅游。登上山顶,按照标准化精心打造的千亩茶园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的茶叶彰显了主人的用心管护和科学管理水平。
“我们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其中带动脱贫户40户共计82人。通过发展特色茶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采茶、制茶、消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也为附近农户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平桥区太平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政军说。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