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康松)罗山皮影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罗山县子路镇中心学校作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将皮影引进校园,打造课后延时服务特色课程,让学生真实感受罗山皮影戏灯与影的艺术魅力。
据悉,该校特聘罗山皮影传承人李世宏老师定期给学生授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李老师首先带孩子们来到学校皮影展示厅,展示他制作的皮影。一进展厅,孩子们兴奋不已,这个瞅瞅皮影、那个摸摸皮影,有些孩子像模像样地玩起了皮影。
在皮影展示柜里,有几组皮影格外引人注目。《孔子讲学》寓意“学无止境”;《岳母刺字》告诉孩子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疫英雄》展现钟南山、李兰娟等医务工作者的感人事迹;《抗战英雄》告诉孩子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些皮影栩栩如生、逼真传神、寓意深刻,孩子们驻足观看,久久不愿离开。
“李老师,您能教我们唱皮影戏吗?”一个孩子按捺不住地说。“好啊!”李老师说完,便带着孩子们来到学校的皮影演出厅。只见他一边操纵皮影,一边唱起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李老师唱腔悠扬婉转,孩子们边听边学,大胆跑上台,让李老师手把手教学皮影。
课间休息时间,孩子们再次把李老师团团围住,争先恐后地问起了自己的问题。“皮影有哪些造型?”“皮影制作过程是怎样的?”“罗山皮影有哪些特点?”“抖皮影有什么技巧吗?”……李老师一一解答,孩子们认真记录。
“罗山皮影的制作需要泡制、整皮、过稿、雕刻、上色、上油、连缀、安装等七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制作人一丝不苟,才能顺利完成”,李老师一边说皮影的制作,一边给孩子们演示怎样上色、上油。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也学起了上色、上油。孩子们跟着李老师了解皮影、学唱皮影、制作皮影,心情甭提有多高兴啦!一节课的学习很快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孩子们依旧沉浸在意犹未尽的喜悦中。
学习非遗知识,传承传统文化,该校通过课后服务特色课堂,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领略到了乡土文化的异彩纷呈,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为宏扬罗山皮影艺术和传承文化培养了后备力量。
2021年10月,罗山县子路中心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皮影戏)”。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