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吴 华)“感谢杨医生,我母亲的眼睛终于能看见了……”日前,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病区,一位患者家属不停地向医护人员道谢。
原来,75岁的王奶奶年轻时就患有高度近视,近十年来,视力越来越差,已经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甚至到了不能自理的程度。
经该院杨晨曦医生仔细检查发现,王奶奶双眼有3000度的超高度近视,视力仅存光感,被诊断为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让人吃惊的是,由于时间拖得太久,现在双眼晶状体密度非常高、颜色呈现黑褐色,白内障已经演变为“黑内障”。
“‘黑内障’常见于超高度近视患者,其混浊现象主要发生在晶状体的核,初时核心显黄褐状混浊,病情逐渐发展后,颜色慢慢加深,最后可变成深棕色、棕黑色甚至黑色,形成黑色内障,这时的晶状体变得又黑又硬,和石头一样。”杨医生向家属解释,“王奶奶的白内障核很大,手术摘除时容易造成其他损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难度非常大。”
一边是患者对光明的强烈渴望,一边是手术可能面临的巨大风险。经过充分的沟通,杨医生与手术团队缜密制定手术方案,最终为王奶奶实施了白内障手术。术后第二天,王奶奶双眼视力恢复较好,能看清东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家属十分感激。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