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视野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脱贫后,村民干劲更足了


□本报记者 唐 车

“感谢大哥的订单,我们这边及时现场包装发货,一定会让您满意!”昨日,在新县田铺大湾的“老家寒舍”民宿店韩光莹一边招呼店里的客人,一边在抖音上直播卖土特产。前些年,韩光莹把民宿旁边的小厨房改造成了6平方米的小店,主营茶叶、糍粑、葛根等土特产,同时也做线上营销。

随着新县乡村旅游持续升温,特色农业、土特产品加工业、教育培训业等产业快速发展。“民宿生意加上小店营生,一年算下来收入将近20万元。”接下来,韩光莹有着自己的打算:来年将村后闲置空地收拾一下,打造“老家寒舍”小花园,对外销售盆景栽培、木雕,又多一条创收之路。

田铺大湾位于大别山腹地新县的东南部,群山环抱。漫步在村里,一排排土坯房错落有致,路面干净,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齐全,处处是风景、路路皆景廊,宜居宜游。“我们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提升工程,在‘全域旅游、全景田铺’上做文章。旅游发展带动脱贫户发展民宿、农家乐,目前有旅游从业人员1800余人,户均增收4000余元”新县田铺乡党委王书记李文林介绍。“脱贫后,村民干劲更足了。”李文林说。这些变化,得益于我市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种种努力,也是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3年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对如何“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进行了具体部署。我市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曾经的8县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人口78万多人。为进一步增强脱贫群众的发展信心和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我市发力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做大资源经济文章等,让群众的干劲儿越来越足。

驱车来到商城县黄柏山管理处百战坪村,漫山遍野是苍绿的松柏,微风过处沙沙作响。百战坪村的土特产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英润正在竹林忙活着。“咱们山里生态好,适合天然葛根生长,100斤葛根能打五六斤粉,50元至80元一斤,这段时间我家已卖出8000多斤了。”人林英润指着正在制作的葛根粉高兴地说。

百战坪村党支部书记刘炳江说,该村地处大别山腹地,境内森林覆盖率高,温暖湿润的气候孕育了大量的葛根、中药材、食用菌。2009年,在黄柏山管理处的帮助下,以林英润等8人为首批社员的百战坪土特产种植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该合作社建立以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林地资源优势,采用“统一品种、统一栽种技术、统一销售”的模式,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户发展葛根、天麻、茯苓、木耳等产业1000余户,平均每户年收入2万元至3万元。目前。该村生产的葛根粉俏销各地,已成为豫南地区一张知名的美食名片。

脱贫地区的内生动力源自产业兴旺。近年来,我市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支持优质稻米、弱筋小麦、茶叶、油茶、畜禽、水产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不只是土特产,我市还做大资源经济文章,壮大特色产业“筋骨”,不断打造茶叶、油茶、信阳菜、中药材、稻渔共作、全域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茶叶、油茶、信阳菜品牌化、标准化、基地化、数字化发展,构建出了完整产业链。全市茶园面积216万亩,产值150亿元,带贫企业和合作社300多家,带动3.5万脱贫户约10万人增收。全市油茶面积发展到117.44万亩,综合产值33.56亿元,带动脱贫户的油茶企业、合作社和大户205个,带动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2.5万户7万余人。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