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息县:玉米串起“黄金产业链”


□本报记者 尹 斌

“今年雨水多,玉米苗长得都很好。你看,这边涝得厉害的地块刚长出小苗,那边还算干燥,出的新苗已经长得比较高了。”昨日,在息县白土店乡鲜食玉米种植示范基地,息县春达食品公司总经理李坤蹲下身子,一边察看地里的玉米苗情,一边向记者介绍。

走进这个鲜食玉米种植示范基地,只见一排排玉米育苗盘整齐排列,三五成群的村民在田里忙碌着,有的在分拣育苗,有的在播撒肥料,有的在播种盖膜,干得热火朝天,好一幅抢抓农时的美丽图景。

息县春达食品公司是一家中型专业鲜食玉米食品生产厂家,采用集种植、收割、加工和秸秆回收再利用、有机肥发酵回田等一体化生态循环模式。在种植过程中,该公司为农户提供供种、松耕、播种等一系列技术跟踪服务。回收的玉米经过严格洗刷、脱粒、装罐、杀菌等工序,被制作成真空玉米棒、玉米粒罐头等特色食品,销往全国各地。一粒粒金黄的玉米,正串起息县“黄金产业链”。

“别看这小小的一粒玉米,它浑身都是宝,可深加工成十几种衍生产品。”在第二道生产车间,息县春达食品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玉米的加工过程。该企业通过订单模式,收购本地玉米,还在附近几个县市收购,既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又解决了他们卖粮运粮的难题,同时还带动周边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玉米加工后产生的残渣还能用于养殖业,有效利用其“剩余价值”,聚力打造玉米全产业链。

据了解,息县春达食品公司正全面推进春耕备耕工作,计划今年春季种植2000亩、秋季种植15000亩,为今年粮食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春季播种,昼夜温差较大,为保障特色玉米生长,我们今年采取大棚温室育苗的方式,应用农业机械进行打药、施肥、起垄、覆盖地膜,采用人工加机械辅助进行移苗栽种,避免病虫杂草的滋生,提高亩产量,增加玉米自身品质,为下一步加大特色玉米种植基地面积、形成产业一体化生态循环链积累经验。”李坤介绍。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