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农视野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灰树花栽培管理技术


(上接3月31日第三版)

8.出菇管理

(1)菇棚搭建

采用上下双层双拱棚结构。

喷带安装上层棚在棚顶部安装一道喷带,每个50cm安装1个喷头,可以旋转喷水为佳。下层棚分别在棚两边和顶部安装一道喷带,每隔1m装1一个喷头,可以喷雾化水汽为佳。

(2)定向催蕾和原基分化管理

要掌握在菌丝充分成熟的基础上才能催菇。当刺孔后菌保持袋温22℃至25℃,空气湿度在70%至80%,防止穴孔气生菌丝变干,大约15d左右,刺孔穴部位新萌发气生菌丝变成白色膜状组织即可进行定向催菇管理。适当增强光照至100lX,温度22℃左右,增强空气湿度至85%以上,刺孔部位膜状组织渐渐长大成馒头状。此时管理要特别注意,原基表面会出现多个淡黄色小液滴,促进原基分化成珊瑚状,此时既不能大量喷水冲掉小液滴,也不能空气湿度过低造成小液滴蒸发掉,否则原基均会停止分化形成馒头状畸形。可采用细雾状向空中喷水,保持空气湿度。总之,灰树花原基形成和分化时环境不能剧烈变化,否则不能形成原基或原基分化受阻,不能成菇。刺孔部位定向催蕾形成原基形状较割口催菇朵型圆整。

(3)幼菇管理

当原基上液滴消失,原基表面出现珊瑚状凸起时,加强通风保证氧气供给充足,加大空气湿度,至85%至95%,可适当拉低温度,保持棚温18℃至22℃,光照200lX至500lX,防止温度过高造成子实体生长过快,影响菇的品质。从原基分化到幼菇期至成菇期需要10d至15d。

(4)间歇养菌

第一茬菇采收后,剔除菇脚,清扫菇棚。棚温控制在20℃至22℃,暗光养菌15d至20d后,拉大5℃左右温差,催菇再次发生。

(5)越夏管理

当出菇1茬至2茬后赶上伏天高温时段,将菌袋移至出菇架底部两层,或有条件的在地面单层摆放,袋间距为0.5cm以上,暗光,结合遮阴、棚外喷淋控温至32℃以下,可以保证安全越夏。待8月份立秋后将菌袋重新移回到出菇架上进行催菇管理。

(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