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岗
“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树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于鹄一首朴实的《种树》诗,把植树的利益功德讲了个晓白,也鼓动了人们种树的劲头。
不用扬鞭自奋蹄。喜好栽树咏树的文人墨客,不仅留下了无数植树佳话,更留下了大量咏树诗篇。所咏最多的,怕是柳树了。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一首《咏柳》,咏出了春风吹拂柳树的迷人意态,也咏出了枝叶嫩绿的春意盎然,拔了《咏柳》头筹。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爱柳植柳老前辈陶渊明,不仅在隐居的田园水边插柳,还在堂前栽了五棵鹅黄柳,自号“五柳先生”。
种柳树好,白居易说的最通俗:“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不及栽杨柳,明年便有阴……”
姓柳更爱柳,当属柳宗元。任职柳州时,推行“柳州植柳”并作《种柳戏题》:“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地名姓名树名江名一连四个柳字,是笑谈,也是美谈。
欧阳修由知滁州改知扬州,在城外高冈上建了一座平山堂,还亲手在堂前栽了一棵柳树,这一栽就栽出了故事。欧阳太守移知颍州,百姓感念其德政,称该树为“欧公柳”。从此,平山堂与“欧公柳”相映成趣,文人墨客接踵而至。此后薛嗣昌任扬州太守,见“欧公柳”有热度可蹭,也有样学样在平山堂对面栽一棵柳树,“自榜曰‘薛公柳’,人莫不嗤之。嗣昌既去,为人伐之”。数年后,欧阳修的朋友刘仲原甫出任扬州太守,欧公给他饯行并填词《朝中措》相送。词中道“手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借酬赠友人,追忆自己的扬州生活。后来,苏轼第三次经扬州,到平山堂凭吊恩师,在“欧公柳”下,以《朝中措》为线索,填了那首著名的《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借以表达对恩师的深情缅怀和人生的万千感慨。
要不咋叫植树模范呢,苏轼少时就爱种树,在徐州做通判时种植柳树,还为此写了“山中故人应大笑,筑室种柳何时还”诗句。后来任杭州知州,在西湖筑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明代张宁作《苏堤春晓》赞曰:“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爱柳植柳被晚清重臣左宗棠发扬光大。收复新疆时,他动员湘军在沿途大道遍栽道柳,用于固路基、防风沙、利行人,被称为“左公柳”。兵部尚书杨昌浚见到连绵不断的“左公柳”,赋诗赞誉:“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至今,哈密东西河坝两岸,还成片生长着百余年树龄的“左公柳”。
爱柳咏柳经久不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一首《村居》,图画了春天里孩子们快乐地放风筝,也描绘了早春二月绿意镺蔓的农村生活。
爱柳咏柳远不止此。王昌龄“忽见陌头杨柳色”、崔橹“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韩偓“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韩愈“绝胜烟柳满皇都”、杜甫“颠狂柳絮随风舞”、晏几道“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王克功“春到枝枝是绿丝,秋来叶叶是愁眉”、薛昂夫“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
柳与留谐音,汉唐时,凡送客至灞桥,常折柳枝相赠。后来代指送别,这就有了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句以及“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典故,有了狄焕“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情愫。
我想,世人尤其文人墨客所以偏爱柳树,除了柳于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播种、扦插、穴植等栽种方法简便多样,柳丝婆娑、柳质绵绵、树态柔美,“留”的美好寓意,也是一因素吧!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