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凌云
不要话筒,无需讲台,一台笔记本电脑,几张桌子搭配着几十个板凳……昨日,浉河区东双河镇何塆村党支部书记付业军,来了十三里桥乡何湾村,与邻村干部群众面对面,坐在了一起,分享他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心得。
付业军去年陆续获得了全市、全省“乡村光荣榜”好支书等荣誉。今年以来,作为浉河区委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姓宣讲团成员,不止到何湾村,附近不少村镇乡亲们,都听过他接地气的授课。从开设爱心学堂到创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再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员,学历不高的付业军当村支部书记的学问,大多源于他喜欢和群众打交道、乐于与市场多触碰、勤于与时代频接轨。
“作为基层宣讲员,我讲的内容主要围绕乡村振兴。比如,对十三里桥的群众,草莓种植户多,可是去年他们的草莓卖得不好,我就为村民们讲讲我们何塆是怎么克服疫情影响把草莓卖到外省去的;对村干部,我就讲怎么去抓好一支队伍、带好一个班子,把村集体经济搞起来……”结合何塆村在抓党建、聚民心、兴产业、树新风的真经验,付业军的宣讲课堂总是那么活跃,干部群众喜欢听。
“他说的都是我们老百姓听得懂的话,他也不会一直讲,会随时提问,让我们举手表达、参与讨论。”现场,一位村民笑呵呵地介绍说。
到了付业军的主阵地,85岁的村民许德华骑着三轮车来到了何塆村村部。“我的养老金为啥少了一些钱?”老人停车后坐在车座上问了起来。年轻的村干部接过老人手中的单子,迎上来耐心解释,“您上个月的养老金已到位了,取款单上显示,您年前取出来一千多元钱……”老人还是不明白,“可我记不清楚了,这次去取觉得少了20元?”两名村干部只好对着手机上的计算器,把每一笔账都帮她捋一捋、对一对。时间过去了半个多钟头。“我明白咋回事啦!谢谢你们。”老人骑车满意地离开。
看着眼前新扩建的党员活动室,付业军萌发了一个新目标。“原来我们的阵地小,现在通过五星支部创建,村部功能越来越完善。眼下,村里留守的老人多,他们有的是庄稼地里的好把式,有的有一门好手艺。为了让大家在农闲后不寂寞,也为了把传统手艺、农村文化传承下来,我正想着咋样能利用这个新阵地,把村里的老年学校建起来,让附近十里八乡的能人巧匠、老师傅、老手艺人都来何塆,为我们传业授道,带动农村文化火起来。”付业军踌躇满志。
当前,何塆村32项便民服务事项已经下放到位,村干部可免费提供受理、帮办业务。这几年,在区委组织部的引导下,村里培养了一些能干事、爱农村的年轻党员,招引了如万小红、杨艳婷等返乡大学生加入村两委队伍。村里大事小事有人管,群众获得感明显提高了。
何塆村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关键是找对了路子。早在2019年,付业军就带领村两委干部去外地取经。回来后大家触动很深,对比之下,齐心萌发了振兴何塆的梦想。乡村振兴、规划为先,经村两委研究,决定邀请专业团队,量身定制何塆整村发展规划,勾勒幸福何塆的美好图景。几年来,锚定规划目标,村两委班子接续奋斗,通过联合乡贤能人,筹建了村仓储物流园,发展了田园饭庄,培育了特色采摘业,一批企业落地何塆,一些致富能手加入何塆,村集体收入增加了,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有了门路。2022年,该村集体收入增至23.8万元,不少群众在物流园和餐饮山庄里找到了收入不错的工作。
一个曾经的发展滞后村,实现了蝶变,先后获得了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现在的何塆村,党支部已顺利通过了“产业兴旺、平安法治、文明幸福、生态宜居”四星支部验收。
下一步,当好支书、建好班子、带好队伍、严格组织生活,让支部堡垒更加过硬,全力摘得省级五星支部荣誉、努力为何塆全面振兴夯根筑基,成为付业军的又一个小目标。
温馨提示
本页面内容不允许直接阅读,请通过《信阳日报》客户端浏览查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